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見習記者 賈一航
近日,京東、美團、淘寶閃購三個外賣平臺開啟又一輪大額優惠券發放,部分外賣甚至可以“零元購”,戰勢逐漸白熱化。
7月5日晚間開始,美團、淘寶閃購發放大量外賣紅包券,其中包括“滿25減21”“滿25減20”“滿16減16”等多張大額券。京東外賣也發放了1000萬張“蘇超外賣”專享券,不過目前其外賣界面的主要優惠仍是之前官宣的“百億補貼”。
在此情形下,一杯美式咖啡只要不足4元且免配送費;5.5元可以搶到2杯蜜雪冰城的棒打鮮橙;4.5元搶到價值21元的超意興把子肉套餐;2.88元可搶到價值36元的淮南牛肉湯套餐。此外,還有多位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曬出“零元購”訂單。
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7月5日的外賣大戰由阿里宣布下場加入外賣補貼引發。
7月2日,淘寶閃購宣布,啟動規模高達500億元的補貼計劃,擬在未來12個月直補消費者及商家,通過發放大額紅包、免單卡、官方補貼一口價商品等方式給消費者帶來優惠,同時上線店鋪、商品、配送補貼及免傭減傭等措施,促進商家生意增長。
“一個賬號3個平臺輪著薅,薅不完,根本薅不完。好多套餐使用優惠券后只有幾塊錢,茶飲能便宜到零元購。”濟南市民張波說。
7月5日晚上9點,經濟導報記者在濟南市聯四路的一家蜜雪冰城店鋪看到,工作人員依舊忙個不停,打包好的商品擺滿了提貨處的柜臺,不時有各大平臺的外賣小哥來提貨,還有小哥在焦急地等待商品打包。
“天氣炎熱,人們本來就不愿意出門,再加上平臺補貼力度大,今天我們爆單了。”提貨處一名工作人員一邊幫助前來提貨的外賣小哥找貨,一邊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今天我應該是早班,結果因為單量太大,又加了個晚班,今天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下班。”
在周邊一小區門口,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10分鐘內超過50個外賣小哥進入小區送貨,此時已是7月5日晚上10點。
7月7日中午,在濟南市濼源大街某寫字樓的外賣柜前,也有多個外賣小哥等待存外賣。“平常一天也就賺二三百塊錢,昨天(7月6日)一天賺了1000多塊錢。配送費翻了倍、單量又多,百十米的單子配送費都十幾塊,就算是40度的天也不舍得休息。這幾天的單子平臺補貼都很高,平時一單也就四五塊錢,昨天一單平臺能補到十二三塊錢。”一外賣小哥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為了搶奪市場份額,各大平臺推出的種種大額補貼將外賣價格拉低,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受益了,騎手賺錢了,但被動卷入平臺補貼活動的商家卻“有苦難言”。
經濟導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平臺的補貼和活動在刺激消費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在超意興一家店面,工作人員忙著打包,不少外賣等待小哥取走,在工作臺上還有幾十張外賣單等待配餐。
滬上阿姨一家店面的工作人員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免單的這部分金額平臺承擔一部分,商家也要承擔一部分,“如果沒有活動,單杯能賺3元—4元,有活動后一單只能賺1元左右。”
外賣平臺之間的這場仗會打多久?
高盛在最新研報中構建了三種競爭情形,以評估外賣配送和即時零售市場的未來格局。高盛測算,京東、美團、餓了么三家公司僅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總投資額就達250億元。此輪競爭將持續更長時間,預計將在2025年9月達到峰值。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5月,市場監管總局等5部門曾約談外賣平臺企業,要求平臺合法規范經營,公平有序競爭。
當潮水退去,品牌和商家們又該如何維持自己的競爭優勢和盈利能力?讓我們拭目以待。
版權 | 山東財經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