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身體健康、生活自理的83歲劉老伯,三周多前因一次“小感冒”,命懸一線。
“因為一次普通的感冒后,老人的情況急轉直下,突然感覺到胸口像壓了巨石,喘不上氣,只能整夜整夜地‘坐著’呼吸,平躺也成為了奢望,在醫院檢查發現,他患的是嚴重主動脈瓣狹窄。”7月7日,接診劉老伯的上海市東方醫院心血管內科名譽主任、結構心臟病中心主任何奔表示,主動脈瓣狹窄是老年人中最常見也是最嚴重的瓣膜病之一,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患病率顯著升高。
根據檢查結果顯示,這名老伯的心臟“大門”瓣口面積僅剩0.5cm2,而健康人群約有3-4cm2,左心室需要“拼盡全力”才能將血液泵出,這意味著,心臟的出口被堵得只剩一條細縫。
劉老伯被送入上海市東方醫院心臟重癥監護室后,他的狀況比預想的更糟:嚴重心衰、快速房顫、尿道出血感染、內環境嚴重紊亂……該院血管內科專家團隊對其展開迅速救治,穩住其狂跳的心臟,控制感染、糾正其紊亂的內環境。藥學部專家也多次緊急會診,優化抗感染方案。數日后,感染好轉,劉老伯心率趨穩。
然而,壓在劉老伯心口的“巨石”——嚴重主動脈瓣狹窄依然存在,心衰如影隨形,感染也無法根除。經反復、縝密的討論,何奔團隊決定抓住稍縱即逝的時間窗,立即為劉老伯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這是一種近年來用于臨床的介入治療手術,能夠在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完成主動脈瓣膜置換,改善患者癥狀,有利于延長患者生命。
醫生團隊正在幫助劉老伯做介入手術。上海市東方醫院 供圖
在手術過程中,不需要大的開胸手術,僅通過大腿根部的血管通路,導絲如靈蛇般穿越嚴重狹窄的瓣膜口,球囊精準擴開狹窄的“大門”,一枚嶄新的生物瓣膜支架被穩穩釋放到患者的主動脈竇,取代那扇“銹死”的閥門。
整個過程用時不到一小時。術后實時監測屏幕上顯示:主動脈跨瓣壓恢復到正常水平,且瓣膜沒有任何反流,老人的心臟被成功打開了一條“生命通道”。
何奔表示,這類由心臟出口嚴重機械性梗阻引發的心血管急重癥,是臨床上的“硬骨頭”,“很多常規的心臟用藥往往無效,甚至可能幫倒忙,這名患者的情況尤其兇險,感染和心衰都像定時炸彈,此次治療成功的關鍵在于準確判斷了手術的緊迫性,在風險中抓住了唯一的機會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