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藝術家
7 月 5 日,北京魯迅博物館推出 “玉良 —— 安徽博物院藏潘玉良畫展”,展覽遴選了潘玉良各時期代表作品 70 余件(套),涵蓋油畫、彩墨、白描、版畫、雕塑等多個品類,勾勒出潘玉良豐富的藝術生涯。
合手書自畫像 91×64cm
潘玉良,1895年出生于江蘇揚州,是中國近代女畫家中較早走出國門學習西畫且卓有成就的杰出代表。不僅擅長油畫,彩墨、素描也獨具功力,還涉獵雕塑、版畫創作,將現代主義繪畫語言與傳統中國繪畫意蘊完美融合,創立了 “合中西于一冶” 的獨特風格,享譽畫壇。1977年在法國去世后,友人王守義按其遺愿,將其四千余件作品運回故里 “奉獻國人”,收藏于安徽博物院。
自畫像 1941 彩墨 油畫 毛絨 畫布
潘玉良的身世與創作歷程
潘玉良出身貧寒,命運坎坷,幼年便經歷諸多不幸,曾一度淪落風塵。所幸她遇到了潘贊化,在潘贊化的幫助下,她不僅擺脫了困境,還開啟了對繪畫藝術的追求之路。潘贊化支持她學習繪畫,送她進入上海美專學習,1920 年 9 月,她考取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第 11 屆西洋畫正科班,成為中國高等美術學校錄取的第一批 12 個女生之一,邁出了中國女性接受高等美術教育的重要一步。之后又資助她前往法國、意大利深造。這段經歷對潘玉良的藝術生涯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讓她有機會接觸到西方先進的繪畫理念和技巧。
藍衣貴婦 1942 油彩 畫布
在留學期間,潘玉良接受了系統的西方藝術教育,她深入學習了印象派、野獸派等西方現代繪畫流派的技法和理論,同時,她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文化根源,始終在探索如何將東方藝術的韻味與西方繪畫技巧相結合。1925 年,她考入意大利羅馬皇家美術學院學習,她的油畫作品入選意大利國家級展覽會,成為獲此榮譽的第一位中國人,在國際藝術舞臺初綻光芒。1928 年,潘玉良學成歸國,9 月即擔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主任,成為中國高等美術院校西畫系歷史上的第一位女性領導者,同年 11 月,“潘玉良女士留歐回國紀念繪畫展覽會” 在上海開幕,這是中國女性的第一次西畫個展,其作品憑借獨特的風格和高超的技巧,引起了藝術界的廣泛關注。此后,她在國內積極參與藝術活動,1929 年 —1935 年長期擔任國立中央大學西畫教授,成為那個時代 “中華女子作家之冠”,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貢獻力量。但由于當時社會對她過往身世的偏見,潘玉良在國內的藝術發展并非一帆風順。1937 年,她再度前往法國,在巴黎繼續她的藝術創作生涯,直至 1977 年在法國逝世。
MOONLIGHT SONATA 1950 油彩 畫布
潘玉良的創作理念:中西融合的藝術追求
潘玉良的創作理念核心在于 “合中西于一冶”。她深受西方現代主義藝術思潮的影響,尤其是印象派對于光線和色彩的獨特理解,以及野獸派對于色彩表現力的大膽追求,都在她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同時,她作為一名中國藝術家,內心深處始終有著對東方文化的眷戀和熱愛,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線條運用、意境營造以及對神韻的追求,成為她藝術創作的重要源泉。
玩撲克的女人 61×46 cm
她認為藝術不應受到地域和文化的限制,而應博采眾長。在她看來,西方繪畫注重對客觀世界的真實描繪,在色彩、光影和空間表現上有著獨特的優勢;而中國繪畫則強調筆墨情趣、意境表達和對主觀情感的抒發。潘玉良試圖將兩者的優點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既具有西方繪畫的生動性和立體感,又蘊含東方繪畫神韻和意境的新藝術風格。這些探索讓潘玉良開辟了一條中國女性繪畫的嶄新道路,證明了男性可以走的西畫之路女性同樣可以成功。她的油畫造詣在 20 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女性中首屈一指,是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女油畫家和現代美術教育家。她一生在油畫、白描、彩墨畫、雕塑、版畫等諸多領域都成就頗高。僅就這點而言,同時代的其他女性藝術家是無法望其項背的,她在油畫創作中借鑒中國傳統繪畫的線條,用線條來勾勒物體的輪廓和結構,使畫面更具節奏感和韻律感;在彩墨畫中,她又吸收西方繪畫的色彩觀念,大膽運用豐富的色彩來表現物體的質感和光影變化,打破了傳統彩墨畫較為單一的色調。這種融合并非簡單的拼湊,而是基于她對中西繪畫深入理解后的有機結合,是她對藝術創新的勇敢嘗試。
人物畫:細膩情感與獨特造型
潘玉良的人物畫涵蓋了自畫像、女肖像和女人體等多個題材。在自畫像中,她通過對自己形象的描繪,展現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比如作于 1940 年的《自畫像》,畫中的潘玉良身著黑色素花旗袍,頭部側仰優雅端坐,桌上瓷瓶插著色彩明艷的菊花,與她交相呼應。她的人物神態迷離和哀愁,與旗袍一起共同展現出濃厚的東方古典韻味。在這幅畫中,中國畫的元素更接近于松弛的水墨意象,優雅的線條順應勾勒之物的本色加以反復變幻,輕靈之感若有似無;同時,色塊與線條之間營造出微妙的錯位,又極富寫意效果。
在女肖像畫中,她善于捕捉人物的微妙神情和獨特氣質。她筆下的女性形象,神情各異,或憂郁、或沉思、或溫婉,每一個人物都仿佛有著自己的故事。在構圖和色彩運用上,她常常大膽創新,通過色彩的對比和搭配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如在一些作品中,她會用鮮艷的色彩來描繪人物身旁怒放的鮮花,與人物憂郁的神情形成鮮明對比,營造出強烈的情感張力。
自畫像
女人體繪畫在潘玉良的創作中占據重要地位。從學院派古典寫實手法到 “合中西于一冶” 的融合求變,女性人體繪畫貫穿于她一生的藝術之路。她早期的女人體繪畫受到西方學院派的影響,造型精準,注重對人體結構和比例的準確描繪,同時也通過細膩的色彩表現人體肌膚的質感和光影變化。隨著藝術探索的深入,她逐漸融入東方藝術元素,在白描和彩墨女人體作品中,以中國書法的線條勾勒對象的外部輪廓,用墨線的變化去把握對象形體和質感。在背景的處理上,她突破了傳統文人畫 “布白” 的理念,用交織重疊的短線組成肌理,加上擦染做出油畫般的多層次的背景和后印象派的點彩技法去反映空間的虛實和光影,突顯主體對象,增加畫面的厚重感,既表現物象的客觀與真實,又反映自己對于生活的現實思考,極富古典的東方神韻。
裸女 1952 綜合媒材 紙本
風景畫:中西合璧的詩意表達
潘玉良的風景畫同樣體現了她中西融合的風格特點。無論是描繪中國的壯麗河山,還是歐洲的異域風情,她都能以自己獨到的藝術語言與女性特有的感官視角相融合來表現創作主題。
巴黎達累奇亞大街 油彩 畫布
在色彩運用上,她充分吸收印象派的理念,強調環境對光線的影響,注重畫面色彩呈現與所見自然對象之間的協調關系。例如,她會用明亮而豐富的色彩來表現陽光明媚的場景,用柔和的色調來描繪寧靜的田園風光,使畫面充滿生機與活力。同時,她又融入中國傳統繪畫對意境的營造,通過對景物的布局和取舍,傳達出一種獨特的詩意。在筆觸上,她既有西方繪畫中豪放、灑脫的筆觸來表現景物的質感和動態,又有中國繪畫中細膩、含蓄的筆觸來勾勒景物的輪廓和細節,使畫面既有西方繪畫的生動性,又有東方繪畫的韻味。
小橋流水 布面油彩 45×54cm
靜物畫:色彩與形式的創新
潘玉良的靜物畫在色彩和形式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在油畫靜物中,她運用線條塑造法,借鑒塞尚式的色彩體塊塑造和梵高式的色彩線條塑造,使靜物具有強烈的立體感和質感。她善于利用典型的表現主義主觀性色彩來粉飾客觀對象,將并不十分搭調的物品統一于一個和諧的氛圍與色彩關系之中,色調支配完整規范。
在彩墨靜物畫中,她則運用油畫技法,充分發揮西畫背景烘染和后印象派的點彩手法,同時結合中國畫的線條表現,用筆自由流暢,色彩豐富且搭配和諧。例如,在一些作品中,她會將具有東方審美情趣的罐子、插滿油畫筆的容器等物品組合在一起,整體格局雖略顯擁擠,卻流露出一種帶有戲劇矛盾沖突般的張力與美感,中國繪畫工具、書法線條加上西方的造型原理和油畫創作理念、技法,使作品具有強烈的東方藝術精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彩墨畫風格,為中西藝術交融展示了新的成功的方向。巴黎東方美術館館長葉賽夫曾說:“潘夫人應時代潮流邁進,而絕未改變其對藝術的見解,獨立于具象與抽象兩派之間。她用中國書畫的筆法,來形容萬象,對現代藝術貢獻良多。” 令人遺憾的是她本人沒有用文字表述過彩墨畫創作歷程和藝術思想,因此我們現在只能結合作品去了解她的創作軌跡。
潘玉良的作品在藝術市場上備受關注,其作品價格不斷攀升,體現了市場對她藝術價值的高度認可。2019 年,潘玉良的油畫《雙人扇舞》在北京保利春拍中以 1840 萬元成交。這件作品創作于 20 世紀 50 年代,畫面中兩位身著傳統服飾的女子正在翩翩起舞,人物造型優美,色彩鮮艷,融合了東方的文化韻味和西方的繪畫技巧,展現了潘玉良成熟的藝術風格。
2021 年,她的一幅《自畫像》在拍賣市場上以 2920 萬元的高價成交。這幅自畫像不僅是她對自己形象的描繪,更是她內心世界的展現,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其作品價格的不斷上漲,一方面是因為她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為早期留學西方并致力于中西藝術融合的藝術家,她的作品具有開創性和獨特性;另一方面,她作品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精湛技巧以及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也深深打動了收藏家和藝術愛好者,使得她的作品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收藏價值。
潘玉良最大的成就之一在于創立了 “合中西于一冶” 的獨特藝術風格。在 20 世紀初的中國,西方藝術思潮大量涌入,國內藝術家面臨著如何在借鑒西方藝術的同時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難題。潘玉良通過自己的藝術實踐,成功地將西方繪畫技巧與東方藝術神韻相結合,為中國現代繪畫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她的這種創新風格影響了后來許多藝術家,成為中國現代繪畫史上的重要典范。
作為一名女性藝術家,潘玉良在男性主導的藝術世界中脫穎而出,為女性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她以女性的視角和細膩情感,描繪了眾多生動的女性形象,展現了女性的內心世界和獨特魅力。她創造的多個中國第一,如成為中國高等美術學校首批女學生、首位入選意大利國家級展覽的中國畫家、首位高等美術院校西畫系女主任等,不僅是個人藝術生涯的里程碑,更打破了當時藝術界的性別壁壘,證明了女性在西畫領域同樣能取得卓越成就。她的作品不僅在藝術技巧上具有高超水準,更在思想內涵上為女性發聲,打破了傳統藝術中對女性的刻板印象,激勵了更多女性投身于藝術創作,推動了中國女性藝術的發展。
青甁紅菊 1950 彩墨 紙本 74.09×55.3 cm
潘玉良在國際藝術舞臺上也享有較高聲譽。她的作品多次在法國、意大利、比利時等國家展出,并獲得多項榮譽。她的藝術風格和創作理念引起了國際藝術界的關注,為中國藝術在國際上贏得了尊重和認可。她在西方現代畫壇中堅守自己的藝術風格,踐行著中西融合的理想,成為中國與國際藝術交流的重要橋梁,提升了中國藝術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黃菊瓶花 1966 彩墨 設色紙本
潘玉良以其傳奇的身世、獨特的創作理念、多元的作品風格以及卓越的藝術成就,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此次魯迅博物館的展覽,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潘玉良藝術世界的絕佳機會,讓我們得以領略這位杰出藝術家的獨特魅力。
白貓 布面油彩 45×54彩墨cm
北極熊 布面油彩 46×54cm
飼養場 布面油彩 45×53cm
三人頭像 1940年 布面油彩 60×50cm
納涼 1939年 布面油彩 54×46cm
白牡丹 布面油彩 49×64cm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