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俄羅斯軍隊在俄烏戰場啟動了一項戰術變革——計劃采購20萬輛摩托車,替代傳統裝甲部隊實施快速突防。此舉源于戰場膠著態勢:烏軍依托無人機與電子戰構建的“立體防御網”,使俄軍坦克集群在雷區與反坦克壕溝中屢屢受挫,平均推進速度不足每小時3公里。摩托車憑借輕便靈活特性,成為突破僵局的關鍵工具。
摩托車經特殊改裝后,具備三大核心優勢:時速60公里的機動性(是步兵速度的20倍)、可攜帶300公斤物資(包括溫壓彈與反坦克導彈)的載荷能力,以及與電子戰系統聯動的加密通訊設備(無人機規避率超70%)。實戰數據顯示,2024年盧甘斯克戰役中,摩托車部隊以3:1的交換比突破烏軍防線;2025年扎波羅熱前線,出勤率高達98%。
俄軍創新戰術:8-20輛編組的“蜂群沖鋒”投擲溫壓彈后撤離;攜帶反坦克導彈的小組專門攻擊烏軍后勤線(2024年12月摧毀3個彈藥庫);配合便攜式干擾設備形成“移動電子屏障”(2025年1月庫拉霍夫戰役零傷亡摧毀烏軍指揮部)。瓦格納集團獨創的“摩托+溫壓彈”戰術已被納入俄軍訓練體系,200多個軍事中心增設摩托車駕駛場。
盡管成效顯著,摩托車戰術仍存局限:防護薄弱(2025年5月波克羅夫斯克戰役中30分鐘內72輛被擊毀);需無人機偵察、電子戰支援和空中掩護配合(烏軍已組建“摩托突擊連”,采用“無人機+激光制導炮彈”反制)。烏軍還通過部署“克拉蘇哈-4”電子戰系統(干擾半徑15公里)和“海馬斯”火箭炮配合FPV無人機群,試圖瓦解俄軍無人機起降平臺。
此輪采購凸顯“低成本、高效能”的非對稱作戰理念。摩托車單價僅為坦克1%,2024年俄軍已接收2萬輛,2025年計劃再購12萬輛摩托車及3萬輛全地形車,合同總額超百億美元。國際軍事界密切關注,以色列、印度等國派團考察戰場,評估摩托化戰術在本國防御體系中的應用潛力。
俄軍正推動摩托車戰術正規化,優化編成結構、增設專用保障車輛,并為士兵配發新型抗彈護甲。烏軍則通過擴大F-16戰機部署與提升“海馬斯”精度,試圖重構戰場平衡。在這場傳統與創新的碰撞中,摩托車已超越單純交通工具,成為“人機融合”作戰理念的具象化體現,預示著21世紀陸戰規則的深刻變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