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西亞的歷史長河中,有一位人物如璀璨星辰般閃耀,他的名字叫馬哈蒂爾。他出身平凡,卻憑借著非凡的勇氣、智慧與堅定的信念,一路披荊斬棘,成為了馬來西亞政壇上的傳奇人物,深刻地影響了這個國家的發展軌跡。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馬哈蒂爾那波瀾壯闊的人生,探尋他如何從平民之子逆襲成為改寫馬來西亞命運的鐵腕領袖。
1925 年 12 月 20 日,馬哈蒂爾出生于馬來西亞吉達州的一個橄欖式小木屋中,他是家中的第十個孩子。父親身為學校校長,對這個兒子寄予了深厚期望,為他取名馬哈蒂爾,在馬來語中意為 “偉大的存在”。或許從那一刻起,命運就已悄然為他埋下了偉大的種子。
1942 年,日本侵占馬來西亞,年輕的馬哈蒂爾展現出了非凡的民族氣節。他堅決不愿到日本學校學習日文,大聲宣告:“我是馬來西亞人,我應先學好自己民族的語言!” 隨后,他憤然停學,與朋友一同販賣手工藝品。在經商過程中,他展現出了卓越的天賦,用 2 分錢購入 3 個氣球,再以每個 3 分錢賣出,在多個行業中輾轉獲利。但馬哈蒂爾并不滿足于單純的逐利,他深知知識的重要性,每晚睡前堅持閱讀兩小時書籍,不斷充實自己。戰后,他以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還通過了劍橋大學的選拔考試。然而,家境的窘迫使他不得不選擇申請到新加坡的愛德華七世醫藥學院就讀。
在學生時代,馬哈蒂爾便積極活躍,很快加入了剛成立的馬來民族統一組織(巫統)。初涉政壇的他,憑借敏銳的思想和勤奮的工作,迅速嶄露頭角。他說話直爽,從不為自己說過的話后悔或道歉,這種果敢的性格讓他在組織內迅速成為核心人物。但命運似乎總愛考驗他,從醫學院畢業后,他被分配到政府醫院上班,卻因當時公務員不能參政的規定,陷入了艱難抉擇。經過痛苦掙扎,他毅然放棄了這份穩定的工作,開設了馬來首家診所。在診所里,他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無論病人身份如何,他都一視同仁,每天堅持送走最后一位病人才離開。他還時常前往偏遠地區,為窮困農民看病,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讓他聲名遠揚,華人、印度人、馬來人都對他信賴有加。隨著名聲漸起,他在巫統內部的地位也不斷上升,40 歲時,他成功躋身巫統最高理事會,正式踏入權力核心。
站在權力核心的馬哈蒂爾,滿懷壯志,暗自發誓要讓自己的思想影響國家政策。當時,越南戰爭持續,他敏銳地察覺到危機,開始為國家四處奔走。他號召馬來西亞軍官學習毛澤東的游擊戰術,閱讀毛澤東的軍事著作。他羨慕新加坡經濟的飛速發展,敢于批評時任總理東姑回避矛盾的作風。1969 年,吉隆坡發生 513 種族沖突慘劇,數百人傷亡,悲痛萬分的馬哈蒂爾上書總理東姑,指責其過于軟弱,應引咎辭職。然而,他的直言不諱和年輕氣盛,最終引來了東姑的震怒,被開除出黨。
被開除后的馬哈蒂爾,回到診所繼續行醫,但他心中的正義之火從未熄滅。在這段時光里,他專心著述,撰寫了《馬來人之困境》,深入剖析了馬來民族積弱不振的原因。他尊重華人的智慧與成就,同時希望馬來人能以華人為榜樣,勤奮上進,團結成為國家的支柱,為未來的行動奠定了思想基礎。
1972 年,命運再次眷顧了馬哈蒂爾。東古拉赫曼因黨內激進派的壓力辭職,接任總理的拉扎克將馬哈蒂爾召回。重返巫統的馬哈蒂爾,在黨內地位迅速上升,1975 年便成為巫統的副主席之一。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馬哈蒂爾變得更加成熟穩重。他曾感慨道:“起初我不會走紅地毯,拉扎克告訴我這是為你鋪的,從此我學習小心翼翼地走在地毯上。我不值得如此尊重,我是個小人物,和我的人民一樣。” 此后,馬哈蒂爾在政壇一路騰飛,先后出任教育部長和貿易及工業部長,并在拉扎克與哈倫的權力斗爭中,成為拉扎克最器重的人,被任命為副總理。
擁有重要職位的馬哈蒂爾,終于有機會大展宏圖。他大力培養中級人才,為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儲備力量,這一舉措成為馬來西亞經濟騰飛的關鍵因素之一。他多次出國招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經濟與政治思路,提出了影響深遠的 “向東看” 政策,積極向世界推銷馬來西亞,在人民心中樹立了務實能干、敢作敢為的偉人形象。在他的努力下,馬來西亞蓬勃發展了 9 年,他也借此穩固了自己在政壇的地位,贏得了民眾的廣泛支持。
1981 年,馬來西亞第三任總理侯賽因?奧恩因身體欠佳辭任,55 歲的馬哈蒂爾順利出任馬來西亞第四任總理,開啟了長達 20 余年的執政生涯。在這 20 多年里,馬哈蒂爾成為了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他行事果斷,作風強硬,在短短 20 年時間里,實現了馬來西亞的工業化和經濟騰飛,使馬來西亞被譽為 “亞洲四小虎” 之一,他本人也被尊稱為 “馬來西亞現代化之父”。1998 年,金融海嘯席卷東南亞,馬哈蒂爾頂住了來自國內外的巨大壓力,拒絕了西方國家的援助方案,強化政府對國內經濟的主導力,帶領馬來西亞在較短時間內度過了危機,令世界為之側目。但他的強硬作風也引發了諸多爭議,他與預定接班人、第一副總理安瓦爾的矛盾激化,最終將安瓦爾送進監獄。不可否認,正是他的鐵腕政策,使得馬來西亞經濟在兩年內得以恢復,但他的一些做法也引來了如獨斷專行和裙帶作風等批評,即便在巫統黨內,對他的爭議也從未停止。1987 年,因不滿他行事風格的人被排擠,導致巫統徹底分裂,甚至被法務院取消政黨注冊。但馬哈蒂爾毫不退縮,迅速另行組織新的巫統,作為執政黨國民陣線的核心,繼續為馬來西亞的發展拼搏。
2003 年,馬哈蒂爾宣布退休,將總理大權交給巴達維。然而,隱退的他并未真正遠離政壇,作為政壇教父,他時刻關注著馬來西亞的政治動態,用行動詮釋著 “能扶你上位,就能拉你下臺”。2003 年至 2018 年間,馬來西亞歷經巴達維、納吉布兩任總理,其中馬哈蒂爾與納吉布之間的權力斗爭尤為激烈。為推翻納吉布和國陣的統治,馬哈蒂爾與安瓦爾聯合組織希望聯盟,并在 2018 年 5 月,以 92 歲高齡成功擊敗納吉布,再次出任馬來西亞總理,成為世界最高齡的政府領導人。
92 歲高齡上任的馬哈蒂爾,面臨著納吉布留下的腐敗攤子和巨額外債。但他毫不畏懼,依舊雷厲風行地開展工作。他首先大力清查貪腐,凈化政治生態;同時,在國際關系上積極打造牢固的東亞聯盟,再次強調 “向東學習”,并將中國列為重要合作伙伴。在馬哈蒂爾的帶領下,馬來西亞經濟似乎有望再次迎來騰飛,畢竟 30 多年前,他就曾創造過這樣的奇跡。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順利推進時,2020 年,94 歲的馬哈蒂爾突然宣布辭職,這一決定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猜測。關于他辭職的原因,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這場辭職是馬哈蒂爾主導的一場政治策略,他并非真正想要離開權力舞臺,而是以此為手段,確保自己能夠繼續擔任總理。他提出辭職,是為了表明不將權力移交安瓦爾,是其政黨的決定,而非他個人意愿,這樣既能避免落下違反承諾的名聲,又可借此機會重新與巫統合作,組建以馬來人優先的政治聯盟,為繼續執政奠定基礎。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馬哈蒂爾的辭職是應對被逼宮的無奈之舉。此次政治事件可能是由安瓦爾的副手阿茲敏派系聯合土著黨發起的,他們擔心安瓦爾繼任總理后自己會被邊緣化,所以鋌而走險。
無論真相如何,有一點可以確定,馬哈蒂爾始終希望馬來西亞能夠按照他規劃的路線前進。只要他還在世,就有可能再次為馬來西亞的未來挺身而出。對馬來西亞而言,馬哈蒂爾無疑是一個傳奇。1981 年至 2003 年的 21 年間,他創造了馬來西亞 61 年歷史中最輝煌的時期。在他的領導下,馬來西亞從農業國轉型為制造工業國,經濟快速增長,吉隆坡國油雙峰塔拔地而起,多媒體超級走廊建成,東盟不斷壯大,還成功挺過金融危機。那段時期,是馬來西亞的黃金時代,可以說,馬哈蒂爾之于馬來西亞,就如同鄧小平之于中國,他為馬來西亞帶來了面向未來的底氣和信心。馬哈蒂爾的傳奇人生,將永遠銘刻在馬來西亞的歷史豐碑之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馬來西亞人奮勇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