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點的云南騰沖,整座小城還在沉睡中,釧永寬已經發動他的三輪摩托車,昏黃的路燈下,引擎聲劃破寂靜,駛向蔬菜批發市場。卸菜、等候、交易……在幫相熟的菜販碼好最后幾筐菜后,他匆匆趕回家。此刻,他心中最緊要的事,是背起兒子,送他去上學。
這樣的清晨,釧永寬和妻子楊慶華已經重復了整整十二年。
六歲時,釧助毓第一次癱軟在地時,醫生說的“肌無力”像片陰云籠罩在釧永寬的頭頂揮之不去,從此他的后背成了兒子的輪椅。“娃娃的那種努力拼搏,父母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管說將來結局如何,我們都會一直支持他。包括考完試去上大學,也要陪他去。”母親楊慶華的話語樸素,卻字字千斤,道盡了一個家庭無聲的誓言。
每一天,都被精確地切割:凌晨賣菜、清晨送學、白天耕作、中午接回兒子吃飯午休……夫妻倆像上了發條的陀螺,睡眠常被壓縮到五六個小時。生活的重擔壓彎了腰,卻從未壓垮他們臉上的堅毅和對孩子未來的期盼。
學校的紅榜是釧助毓努力學習的見證。班主任李秋艷說:“這個孩子讓我很敬佩,他很執著。他父親在跟我接觸的這三年當中,從來沒有聽到過一句抱怨。他父親給兒子表露出來的就是父親很強大、父親可以托舉你,你只要勇往直前。”
百日誓師那天,同學們輪流背著釧助毓掛心愿帶,風掠過樹葉時,像在替12年的堅持輕輕鼓掌。
高考那天,釧永寬熟練地背起兒子送到考場。完成考試,走出考場的釧助毓,臉上是卸下重擔的輕松與憧憬未來的喜悅。“高三這個學期孩子很累,每天回到家都是11點多,睡覺都是12點了,考完了每個人都可以松口氣了。”父親的聲音里,是疲憊,更是如釋重負的欣慰。那一刻,考場外的陽光正好,照亮了父子倆交疊的身影。
當“624分!”的成績揭曉,所有的艱辛、汗水與期盼,在這一刻都化作了最璀璨的光芒。
填報志愿那天,釧助毓特意讓父母陪他參加高校開放日。他還有一份心意要表達——將一束鮮花獻給陪伴他三年的班主任李老師。“感謝李老師這三年來對我的關心、幫助以及陪伴和教導。”“感謝!這是老師應該做的。有你也是老師的驕傲!你們真的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父母!”師生情誼與父母恩情在此刻交融,令人動容。
面對高校招生老師,父母最樸實的關切依然是孩子的未來生活。母親楊慶華說:“他這樣的情況,需要一位家長跟著去學校,我們首先考慮住宿和生活。”父親釧永寬毫不猶豫:“如果能在學校做校工我也愿意!”招生老師們被深深打動,送上鼓勵:“小伙子!將來讀完本科可以考研究生,保持一個努力的狀態,好好學習,廈門大學等著你加入!”
十二年的晨光與晚霞里,這個用脊梁作筆的父親,終于和兒子一起,在人生的答卷上,寫下了比624分更滾燙的答案——所謂父愛,是把孩子的夢想,背成自己生命的全部刻度。
此刻,錄取通知書正在路上,而那個關于“你去哪,我就去哪”的承諾,正在七月的風里,長成通往未來的綠蔭。
開屏新聞記者 崔敏 通訊員 陳娟 彭蕾 文 趙雄 張云海 張國建 攝
一審 何曉宇
責任編輯 易科彥
責任校對 貓恩泊
主編 武熙智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