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發布的行政處罰決定信息公示表顯示,快錢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快錢支付”),被央行上海分行警告,并罰款人民幣625萬元。具體違法行為如下:
1、違反清算管理規定;2.違反賬戶管理規定;3.違反商戶管理規定。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日期2025年6月26日。
01快錢支付近年處罰史:整改未阻監管追責
此次處罰是快錢支付自2022年以來第四次公開領罰,多次因同類問題被罰,反映其合規機制存在系統性漏洞。凸顯監管對其合規問題的持續高壓態勢。累計罰款超1700萬元,且違規類型高度重復,整改效果存疑。
2022年1月:快錢支付因違反賬戶/清算管理、反洗錢不力(如與身份不明客戶交易),被罰1004萬元(時任CEO及副總裁連帶被罰12萬元)。
2023年7月:快錢支付海南分公司因資金結算至非同名賬戶、違規提供“T+0”結算等問題被罰73萬元。
2025年4月:快錢支付山東分公司因清算管理違規被罰2萬元,暴露分支機構風控薄弱。
02雙罰制、高額罰單與牌照縮減
“雙罰制”常態化,2025年4月,杉德支付、匯付支付等機構高管因清算/商戶管理問題被追責(罰款10萬-35萬元)。2025年5月,電銀信息被罰571萬元,總經理連帶罰35萬元。
千萬級罰單頻現,行業頭部機構成重點監管對象,2022年快錢支付千萬罰單后,2025年電銀信息再領超500萬罰單。
牌照持續出清,2025年已有5家支付機構注銷牌照,行業持牌機構縮減至170家(累計注銷101張),預付卡類機構淘汰率超80%。
結語:本次625萬罰單雖非快錢支付史上最高,但重復違規表明其整改未觸及根源。在支付行業“減量增質”的監管邏輯下,機構需從“事后補救”轉向“事前防控”,否則或將步飛銀支付等后塵,面臨退出市場的終局。支付行業的嚴監管態勢,已從短期整頓升級為長期機制建設,合規能力正成為企業存續的真正牌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