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至17日,2025年成都世運會皮劃艇馬拉松、龍舟、跑酷、鐵人兩項四項賽事的比賽將在位于興隆湖西岸湖濱廣場的興隆湖湖濱場館中心拉開帷幕。7月2日,本屆世運會技術官員、ITO龍舟賽裁判組唯一的中國國際裁判趙曉俐來到興隆湖邊,為市民介紹皮劃艇馬拉松、龍舟兩項賽事與自身以及興隆湖的緣分。
趙曉俐(左)在興隆湖和市民一起劃皮劃艇。
趙曉俐是皮劃艇世界冠軍、ITO國際龍舟裁判、四川省皮劃艇賽艇協會副主席、成都市賽艇協會主席,她表示:“本屆世運會不僅是第一次將龍舟賽作為正式項目,也是皮劃艇馬拉松與龍舟賽首次在同水面進行競技,兩個項目在一起,能極大地發揮其觀賞性,讓更多的市民直觀感受到世運會的火熱氛圍,歡迎來興隆湖邊看比賽。”
0 1
世界冠軍又多一重身份
趙曉俐出生于四川南充,1986年四川省準備組建女子皮劃艇隊,15歲的她被挑選入隊伍。在近20年的運動生涯中,趙曉俐獲得了世界杯冠軍、亞運會冠軍、全運會冠軍等。退役后的趙曉俐牽掛的是賽艇運動的普及。“這項運動當時在國外很普及,我一直也希望國人們也能體驗到。”
對于2025年成都世運會,趙曉俐又多了一重身份——2025成都世運會龍舟賽國際裁判。“今年我們會根據ICF(國際皮劃艇聯合會)國際裁判組的分配,履行裁判職責,8月6日就會去報到。”據趙曉俐介紹,今年世運會龍舟賽項目有20余名裁判,ITO國際龍舟裁判只有她一個。
從皮劃艇運動員轉變為一名龍舟賽裁判,這對趙曉俐而言也帶來了些許挑戰。“皮劃艇與龍舟都是一項‘向前劃’的項目,雖然兩者精神在水上的沖刺精神是相通的,但項目在團體、個人方面的規則形式的不同,也是需要我們去熟悉的。”
趙曉俐(右)在興隆湖邊,為市民介紹皮劃艇馬拉松、龍舟兩項賽事。
據悉,本屆世運會中,龍舟將首次作為正式項目進行比拼,混合組將由10人座龍舟(10名槳手)進行200米、500米直道賽、2000米追逐賽。公開組將由8人座龍舟(8名槳手)進行200米、500米直道賽、2000米追逐賽。“本次世運會的龍舟項目,因參賽人數和隊伍數量受到限制,僅設置了十人船與八人船兩種組別。這些船體均屬于競技型,具有速度較快、所需參賽人員較少的特點。龍舟賽場上,劃龍舟的人和看比賽的人互相之間都有互動,現場會非常熱鬧。”趙曉俐表示。
0 2
場館建設如火如荼,兼具競賽性與體驗感
記者在現場看到,作為此次成都世運會皮劃艇馬拉松、龍舟、跑酷、鐵人兩項四項賽事比賽場地的興隆湖西岸湖濱廣場部分區域正在緊鑼密鼓搭建中。
興隆湖西岸湖濱廣場。
據悉,場館依興隆湖西岸湖濱廣場分布,競賽區緊鄰湖岸線延伸,皮劃艇馬拉松的賽道將在湖面鋪展。湖濱臺階順勢打造成部分觀賽區域,觀眾活動區與搭建看臺沿湖岸階梯式分布,將拼裝看臺1820席,其中鐵人兩項775席,跑酷757席,皮劃艇馬拉松、龍舟288席;階梯看臺832席,用于水上項目;座席總數量為2652席。觀眾置身其中,既能近距離感受運動員沖刺時的水花飛濺,又可將湖對岸的城市天際線與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形成“近觀競技激情,遠眺山水城景”的獨特體驗。
“將興隆湖作為龍舟賽比賽場地這一選址得到了國際皮劃艇聯合會及世界龍舟協會的高度認可。在前期籌備階段,專業團隊對場地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測試,包括測量水域深度、監測水草生長高度,深入評估水草對賽事可能產生的影響。經過嚴謹論證,最終認定興隆湖的條件完全符合賽事標準,是舉辦龍舟賽事的理想之選。”趙曉俐說。
據介紹,龍舟項目對比賽水域有著明確的深度要求,通常水面至水底需保持至少50厘米,部分區域甚至要達到2米左右。而皮劃艇馬拉松項目對水域條件的要求更為嚴苛。
↑ 興隆湖。馬驥 攝(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考慮到8月正值水草生長旺季,在充足光照下,水草生長速度極快,為確保賽事順利進行,賽方制定了完善的保障方案。賽前,工作人員會對賽道區域的水草進行全面打撈與修剪;賽后,也將及時清理殘留水草,對水域環境進行整理,全力維護比賽水域的良好狀態。
“在我看來,奧運會與世運會的場地存在顯著差異。奧運會項目繁多且以競技為主,強調運動員間的高水平角逐與體育精神的極致展現,其場地設計與規劃均圍繞專業化競技需求展開,追求更高的競技標準與更嚴苛的賽事環境。相較之下,世運會的項目并非完全聚焦競技性,更注重面向大眾的展示與表演,旨在以豐富多樣的體育形式拉近與普通民眾的距離。”趙曉俐說,這種定位使得世運會場館的打造更注重觀眾的觀賞體驗與參與感,在滿足賽事基本需求的同時,融入更多人性化與觀賞性設計,與奧運會場地形成鮮明區別。
0 3
成立俱樂部,看到成都水上運動潛力
“成都不僅有優良的水環境,而且成都人還擁有喜好休閑體驗的性格,這對我們在成都發展水上運動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04年,趙曉俐在成都創立了國內最早的水上運動商業俱樂部“浪速運動”。“以前是只有我們一家,現在成都已有18家(水上運動)俱樂部。”趙曉俐表示。
從2004年開始,成都水上運動發展迅速。在2023年,成都興隆湖與深圳大鵬灣、廈門浪漫線、北京大運河等單位一起,成功入選第一批15家國家水上(海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試點單位。其中四川天府新區更是明確了以興隆湖打造首批全國水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推動區域文體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思路,大力推動興隆湖水上運動中心建設,體旅融合場景加快構建,積極落實《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力爭打造全國示范點。
↑興隆湖水上運動。馬驥 攝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如今成都參與水上運動的人群大幅增加,每年至少有10萬人參與各類比賽和體驗。越來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門,從“觀賽者”變身“參與者”。
“過去20年,我致力于水上運動的普及,如今我也要做競技運動員的選拔。”趙曉俐近年來帶領很多孩子去國外打比賽,發掘了一些優秀的苗子,有的拿了世界青年比賽的冠軍,有的拿了全國比賽的大滿貫。
從活力四射的成都大運會到即將啟幕的成都世運會,成都這座城市“世界賽事名城”的名片愈發奪目。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世運會的舉辦,皮劃艇、龍舟等水上運動將在成都掀起新的熱潮,進一步提升城市的體育活力與國際影響力,讓“世界賽事名城” 的品牌效應持續釋放。
記者:劉杰
攝影:劉杰
編輯:周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