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名城,吸引著各地文化藝術英才匯聚此地,追尋藝術之夢。
近年來,佛山市文化館長期免費開放,面向市民群眾提供場地預約、藝術展覽、藝術培訓、藝術分享等服務,服務群眾超17萬人次,讓一批文藝愛好者,在文化館找到新的生活方式。
佛山市文化館副館長蘇雋介紹,樂齡舞蹈團隊、絲桐樂社、少兒合唱團、吉娜時裝隊、羅蘭藝術團、映山紅歌舞團等31個館辦及業余團隊長期在館內排練,預約使用共1602場次,活動約4.39萬人次。
此次探尋的是佛山市文化館的兩大“神秘組織”——絲桐樂社、樂齡舞蹈團隊。他們不僅是群眾文化的“活招牌”,還是眾多演出活動的“常駐嘉賓”。
絲桐樂社
民間樂社“私伙局”
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粵劇粵曲傳承
私伙局,是民間百姓自辦自演、自娛自樂的演出團體。
2017年,佛山市文化館聯合五區文化館成立佛山市私伙局聯盟,不僅致力于打造佛山私伙局的標桿,更希望培養佛山戲曲演出傳承和振興的群眾骨干力量?,F如今,已集聚102個成員單位,年自主組織活動1300多場,成為佛山市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力量。
絲桐樂社便是佛山市私伙局聯盟成員單位之一,以佛山市文化館為固定活動場所,每周二下午定期開展藝術交流,一次排練大概三個半小時到四個小時。自2009年成立以來,累計完成各類演出逾百場。
“佛山市文化館不僅提供了場地以及專業的音響、投影等設備,還時不時請一些教戲劇戲曲的老師示范指導。”絲桐樂社社長李惠萍介紹,創建絲桐樂社的初衷是組建一個有組織、有老師指導的專業團隊,吸引更多愛好樂器的人參加。
“一開始成員只有七八個,現在已經有二十多人了,不過大多是退休人員?!?李惠萍說,有的學員有一些基礎,青年時期就在省團任職,可以指導一下唱腔,不過也有不少業余愛好者,純粹靠著熱愛不斷學習、研究?!耙驗槁牭枚啵饋淼墓澴唷⒁魷识疾诲e?!?/p>
絲桐樂社吸引不少熱愛粵劇粵曲的人。
2019年、2021年,絲桐樂社在佛山市私伙局大賽中分別獲得銀獎、銅獎。隨著時代發展,李惠萍有時也會改革一下唱腔,讓粵曲演唱更有新意,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粵劇粵曲的傳承。
“現在好的音樂師傅很難找,我們準備通過增加舞臺劇、話劇等新元素,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參與到傳統文化的傳承活動中來,繼續擴大隊伍?!彼f,“只有讓更多年輕人關注,我們才能后繼有人?!?/p>
樂齡藝術團
在退休后重拾熱愛
不僅是老有所樂,還是老有所為
2001年,佛山市文化館組建了佛山市群眾藝術館樂齡藝術團(現佛山市文化館樂齡藝術團),隊員由熱愛藝術的退休人員構成,分為舞蹈隊和合唱團,被佛山市文化館確立為老年人優秀文藝團隊。
“舞蹈隊把一群藝術愛好者聚集起來,在退休后重拾熱愛。我們也從最初的鍛煉身體,一點點升華,逐漸達到專業水準?!?佛山市文化館樂齡藝術團舞蹈隊隊長匡素萍說,錢鼓舞是舞蹈中的“硬骨頭”,因為有難度,一般人不愿意染指。但為了弘揚廣東的民俗文化,她選擇啃下這個“硬骨頭”。
她帶著團隊成員從零開始學習。訓練過程中,不少隊員的胸口上、腿上都被錢鼓打到過,形成一片淤青。有時9點半開始訓練,匡素萍還會約著新加入的隊員,9點鐘到排練室“開個小灶”。不少隊員也因為與舞蹈結緣,找到了退休生活的新支點。
佛山市文化館樂齡藝術團舞蹈隊展示錢鼓舞。
樂齡藝術團舞蹈隊曾在2014年首屆廣東省中老年舞蹈大賽暨首屆全國中老年舞蹈展演中獲得創作金獎、表演金獎。2019年,作品《梨園武影》參加廣東省老年迎春聯歡晚會,同年該作品榮獲銀齡杯一等獎并在CCTV-3《黃金100秒》節目中成功闖關。
樂齡藝術團舞蹈隊曾多次前往北京,在央視亮相。有一次,團隊在北京演出完,不少觀眾在外面等待合影,讓團隊成員很興奮,仿佛成了“草根明星”?!艾F在不僅是老有所樂,還是老有所為。”匡素萍說,佛山市文化館不僅為團隊提供了場地,還提供了專業支持,包括短期培訓、編舞指導等。
“未來,我們還會立足廣東,利用舞蹈的形式傳播嶺南文化,比如深入挖掘三水女人與‘紅頭巾’的歷史,講述香云紗背后的文化意涵等?!笨锼仄颊f,現如今,跳舞不只是鍛煉身體,還慢慢升華到為社會服務。團隊也經常走進工廠、學校、鄉村開展惠民演出,豐富市民群眾的社會文化生活。
采寫:南都記者 王美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