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雪泓 通訊員 林帥
兒子欠了錢,父親有還款義務嗎?近日,北京市密云區人民法院在對一起案件開展強制執行時,被申請執行人因無錢可還導致案件陷入僵局。最終,其父親出于親情替子還債。法官表示,我國法律規定中并不存在“子債父償”或“父債子償”的強制性規定,如果被申請執行人拒絕清償債務,申請執行人不能要求“子債父償”。
2024年,金某隱瞞無駕駛證事實,請求袁某幫忙租賃車輛。結果,金某駕駛車輛時發生交通事故,導致車輛嚴重受損。保險公司以“無證駕駛”為由拒絕理賠,袁某被迫先行承擔維修費用后,將金某訴至法院,請求由金某承擔賠償責任。經審理,密云法院判決金某賠償袁某6.2萬元。判決生效后,因金某未履行給付賠償款的義務,袁某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在執行過程中,法院發現,金某雖已成年,但無固定工作及收入,名下無財產。金某稱自己“剛成年,就是沒有錢還”,導致案件陷入“執行不能”僵局。為妥善化解矛盾,執行法官多次與雙方電話溝通,并聯系金某家屬,組織雙方到庭調解。最終,在法官耐心勸解及釋法明理下,金某父親提出先替其支付3萬元,剩余款項則由自己作為擔保人,由金某按月償還,并承諾在年底一次性支付清。
本案法官表示,十八歲以上的成年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其以自己的行為依法確定、變更和廢止民事法律關系,并承擔后果。從法律角度來說,父母和子女都是獨立的民事主體,依法獨立享有或承擔民事權利義務。無論是“父債子償”還是“子債父償”都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子女欠債,債權人原則上不能向其父母追償,反之亦然。此時,依據的就是合同相對性原則。
本案中,金某與其父母是分別獨立的民事主體,對金某的債務,現有的法律規定中并不存在“子債父償”的強制性規定。因此,如果金某拒絕清償債務,申請執行人不能要求金某的父母“父償子債”。案件執行過程中,法院執行的范圍僅限于法律文書確定的被執行人名下的財產,除被執行人以外的案外人的財產在沒有法定情形及案外人自愿代替償還債務等情形下不能被強制執行。
法官表示,在一些特定情況下,確實會存在“子債父償”的情形。如果子女未成年,父母作為孩子的合法監護人,有代替償還債務的法定義務。我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職責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還有一種情況是,成年子女與其父母共同生活,并將借款、債務款與家人一同用于共同生活或經營所需的,那么該成年子女的債務屬于為家庭欠債,其父母有償還的責任。第三種情況是子女去世的,根據我國民法典規定,繼承人以所得遺產實際價值為限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若子女先于父母去世,父母繼承子女的遺產后,需要在遺產范圍內對其債務承擔清償責任,但放棄繼承的,不負償還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