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日本媒體報道稱,本田已停止開發大型SUV電動汽車,該車型曾是其戰略性電動汽車 (EV) 項目之一。有意思的是,同一時間該媒體還報道,日產汽車計劃自 2026 年起,從中國向東南亞、中東和中南美等市場出口電動汽車。
在新能源汽車來到發展節點的當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優勢,在跨國車企身上可以看到更多具體的投射。
本田停止研發電動大型SUV
據報道,由于美國需求放緩和政策轉向,本田已停止開發電動SUV(運動型多用途汽車),并將減少對電動汽車的投資,轉向開發混合動力汽車。
作為以“技術為本”的本田,最初計劃在2026年推出新的Zero系列電動汽車,該系列將在2030年前推出7款車型。此次被叫停的車型是該系列的大型SUV,目標家庭客戶。原本已經公布的旗艦轎車和中型SUV還是會繼續投放市場。
本田放棄電動SUV的原因除了市場需求降低,還因為其主要市場美國電動汽車的政策影響。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7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根據該法案,美國從今年9月30日起將不再為購買或租賃新電動汽車提供7500美元稅收抵免。降低補貼后,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意愿被大大降低,同樣也降低了在美新能源車企的銷售信心。
與中國市場類似,SUV在美國銷售占比較高,達到了60%。但大型SUV需要更大容量電池,將占據更高的采購成本。銷量如果達不到預期,將進一步增加車企的盈利壓力。
為了應對最新的局面,本田已將2030財年前電動汽車相關投資從10萬億日元大幅削減至7萬億日元,這次停止開發SUV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除了停止開發純電大型SUV,本田另一方面開始押注混合動力車型。本田計劃從2027年起在全球推出13款車型。
有意思的是,本田的轉向并非個例。美國福特汽車也已宣布退出大型電動汽車開發計劃。日產也中止了在美國市場開發的兩款電動汽車項目。
日產計劃從中國出口電車
更有意思的是,也就是近似的時間,同一家日本媒體報道,日產汽車計劃自 2026 年起,從中國向東南亞、中東和中南美等市場出口電動汽車。面對業績下滑,日產正重整全球生產布局,希望借助價格和性能兼具的中國制造電動車拓展海外市場,加快經營重振。
據悉,首批出口車型將包括東風日產不久前推出的電動轎車 N7,這款車是日產首款由中國合資公司全權主導設計、開發和零部件選擇的車型,并不是由日本總部負責。作為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的最新明星,東風日產上市45天,就已經實現了累計交付1萬臺,一掃曾經合資新能源的萎靡頹勢。
除N7外,日產還計劃在中國持續推出電動車與插混車型,預計2025年下半年將發布首款插混皮卡。同時,日產旗下的現有車型也在中國市場進行獨立改款,未來將加入出口陣容。
此前也有消息傳出,日產中國子公司還將與東風汽車集團成立一家合資公司,負責通關等實際業務,新公司中日產將出資六成。
當下,中國已經走在了世界汽車電動化的最前沿,可以說,任何想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所發展的國際車企,都離不開與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緊密連接。從日產與本田雙方應對同樣情境的應對來看,跨國車企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變得更有競爭力,應該怎么做?答案已經非常清晰。
瀟湘晨報記者胡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