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號宋
采訪下大家,你所在的街道,能看到多少老頭樂?
每次刷到相關視頻,總有人在評論區調侃:丑、慢、不安全、沒牌照……但我總想問一句,這真的是在嘲笑車嗎,還是在嘲笑一類人?
在很多人眼里,老頭樂就是電動三蹦子,是城鄉結合部的標配。但從汽車發展的歷史看,它可遠不止于此。那些曾風靡世界的微型車、泡泡車、小跑車,曾是汽車潮流的原點。而這些車,都是老頭樂的前世。
它曾是潮流制造機:
那些被低估的前世今生
歷史上的老頭樂,大致可以分為兩派。
第一派是服務于戰后民用通勤的經濟小車,興起于上世紀(參數丨圖片)50年代。
當時資源緊張、收入普遍偏低,小車必須便宜、省油、簡單才能有市場。但設計師并沒有草率應付,反而花了很大力氣做產品,極力告訴大家:“日子雖苦,也別讓生活失去色彩。”
寶馬Isetta是一臺只有三輪、從車頭打開車門的豆腐塊型微型車。但這不是真實的評價,實際上,它是戰后歐洲街頭的剛需神器。要知道Isetta可不是某家雜牌的一時興起之作,它背后站著豪門寶馬。
Isetta價格便宜、體積小巧、油耗極低。那時候買它就像今天年輕人買電驢——顏值夠高,還很實用。
更早期的標致Bébé也很酷,它由布加迪操刀設計、配備了855cc直列四缸發動機,最高時速60km/h。
在那個年代,這樣的性能幾乎就是貼地飛行。而且它并不只面向平民,連沙皇尼古拉二世都開著它游街。
Bébé是法語中的寶貝的意思——標致的目標是這臺車能夠像家庭里的寶貝一樣,進入每個普通法國家庭,讓每一個普通人都能擁有汽車。
當年的這類車型一度是一種潮流,Fiat 500、原始版MINI、甲殼蟲,這些國民級神車哪一臺不是可愛+實用的極致代表?很多人今天看這些車覺得造型怪,其實它們都在那個年代承擔著讓汽車平權化的任務——把汽車拉下神壇,一份工資就能買得起一臺車。
而另一派,是有錢人的小玩具。
在二戰后消費逐漸回暖后,一些面向中產階層以上的小型跑車開始興起。這類車不再強調極致性價比,而是將可愛、優雅、設計感作為亮點。例如1967年的Vignale Gamine、Lotus Elan、Bianchina Cabriolet 等,都打破了“大車才有面子”的固有觀念。
小車配敞篷,腔調是一點都不少。這側面,似乎優點寶馬的味道呢。
這些小車還經常出現在電影中,與上流文化綁定。《Hollywood or Bust》中的福特Model A一出場就自帶洋氣濾鏡,文化穿透力不比今天的小紅書爆款差。
你可以說它們是玩具,但正是這些車給小車注入了情緒價值。
簡單車,不等于簡陋車:
技術演進的起點也在這里
很多人誤以為,這些老派小車之所以簡單,是因為技術落后。這么評價過于絕對了。它們也是技術突破和工程探索的實驗田。
Isetta的正前門設計,今天看起來像整活兒,其實大大簡化了車體結構,也成了后續微型車設計靈感的來源;MINI的橫置前驅布局,不但提高了車內空間利用率,也幾乎定義了后幾十年A0級小車的工程標準;甲殼蟲那套后置氣冷發動機系統,在當年還是緊湊級動力效率最優解之一,這套方案奠定了大眾汽車的標準化造車邏輯,影響至今。
Goliath Pionier更是采用了布藝車身。這有多大膽呢?70多年后,寶馬才在GINA概念車上采用了類似元素。
寶馬GINA是一款織物材料概念跑車。
這些車推動了極限狀態下的底線創新——不是炫技,而是用最少的資源,達成最實用的效果。
從這個角度看,所謂老頭樂并不一定是落后代名詞,而是一種成本、功能與現實妥協下的創新集合體。
現實很骨感:
今天的老頭樂為何越做越邊緣?
過去的老頭樂甚至能提供更強技術或者新穎造車思路,我們再來看看現在的老頭樂。
今天,這個詞大多被指代為三輪電動車、無牌低速電動小四輪。一提起它,人們腦海里跳出來的,不再是Isetta和Bébé,而是城鄉結合部、無證駕駛、闖紅燈、亂停亂放。
絕大多數車企把這個細分市場當作收割低線用戶的手段,而不是推動產品進化的方向。這些車的共同點是:價格低、配置少、合規邊緣。它們不是為市場主流而生,而是在城市縫隙中自生自滅。
當然它們確實解決了一些群體的剛需:老年人、低收入人群、特定場景通勤者。三四線城市、鄉鎮、工業園區、早市、小區快遞員……哪一個不是靠它們撐起了日常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市場上也確實出現了不少試圖改善這個品類的廠商。有的開始配語音助手、簡版中控系統;有的改進操控邏輯,甚至設計了為老年人優化的上車踏板、轉向助力等。某種意義上,它們是智能小車化的低配版前哨。
問題不在于它們做得簡單,而在于它們從一開始就沒被認真對待。
在法律灰區、交通邊角、需求碎片、低線市場,它依然扮演著城市交通縫隙的止血貼。你開別的車,不敢闖紅燈壓實線;但老頭樂?誰管,誰敢管?
不過如果老頭樂只能滿足于這些搬不上臺面的需求,注定只能夾縫中求生了。
當下主流A0級車,尺寸已經開始越級,價格下探到6萬甚至更低,而且還標配了智能座艙、輔助駕駛系統,這些功能放在幾年前根本不敢想。
你要空間?現在的A0比以前的A+還大;你要配置?入門車都有大屏語音識別;你要智能?再智能還能有智駕?曾經老頭樂賴以生存的幾個關鍵詞:小、便宜、夠用,如今在正規車企那里也能拿到了。
總結
老頭樂現在看不入流,但它遠非荒唐。
過去它既是技術節儉主義的代表,也是人類在資源緊張時依然堅持“要移動”的一種本能。從Isetta到甲殼蟲,從Bébé到Model A,它承載過太多時代的夢。
如今老頭樂換了副面孔,繼續為更多不起眼的群體奔走。不過當下汽車格局大變,安全意識越來越強,它又逐漸失去了經典的“小車有大智慧”。當老頭樂失去了潮流制造機的能力,看來是真要日薄西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