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九月份,人體陽氣處于旺盛狀態,體內的熱氣向外發散,體表的毛孔容易打開,濕氣更容易排出來。
這時候排出濕氣,身體會發出一些明顯的變化。如果你發現了這些變化,說明濕氣正在順利排出體外。
今天,宏韻中醫邀請到戈焰主任,來給大家聊聊濕氣排出后的五個表現。
濕氣排出的5個表現
表現一:精神變好
濕氣阻滯氣血升降,令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導致精神不振、嗜睡、頭暈頭沉。濕氣排出后,氣血運行通暢,頭腦恢復清醒,精力明顯提振。
表現二:胃口大開
濕邪困脾傷胃,導致消化減弱,常見腹脹、食欲差、惡心、大便溏黏。濕氣排出后,脾胃運化功能恢復,食欲轉佳,消化吸收增強。
表現三:皮膚狀態改善
濕氣重影響肺脾功能,導致皮膚代謝失常,出現油膩、長痘、暗沉。濕氣排出后,水液代謝平衡恢復,油脂減少,膚質更光滑透亮。
表現四:汗液不黏膩了
濕氣混雜汗液,導致汗出黏膩有異味。濕氣排出后,排汗如常,體感清爽。大小便形態氣味也會恢復正常。
表現五:身形更輕盈
濕氣停滯影響代謝,導致浮腫、體沉、體重增加。濕氣排出后,水腫消退,身體沉重感減輕,體感更輕便靈活。
若您出現了上述五個積極變化,表明身體正處于順暢排濕的階段,是健康改善的信號。
反之,若無相關表現,則提示可能需要關注體內濕氣狀況并尋求適當的調理干預。濕氣留在體內久了,可能引發其他問題。
真實門診案例分享
46歲董先生,主訴胃部脹痛,感覺悶悶的不舒服,尤其吃完飯更明顯,而且一點兒都不想吃東西,有時還有點惡心。
診見舌質胖大有齒痕,苔白厚膩,脈細滑,辯證為脾胃濕阻型胃炎。濕氣郁阻在脾胃,造成胃脘不適、惡心和胃口差。
開方:蒼術、白術健脾燥濕,茯苓利水滲濕。
服藥兩周后,脹痛感減輕,悶脹不舒服的感覺消失,食欲改善,整個人清爽多了。后續隨訪胃炎也沒再犯。
脾胃健康是運化水濕的關鍵,濕氣走了,脾胃負擔輕了,全身都暢快!
最后提醒:中醫治療是在辨證的基礎上的,建議專業中醫辨證后再開方服用,不要私自用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