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作為城市精致生活的代表,已成為都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在云南宣威,咖啡產業已下沉進入鄉村場景,探索出一條以咖啡產業為紐帶的鄉村振興新路徑,讓“小咖啡”一躍成為富民“大產業”,實現產業鏈延伸激活鄉村多元價值。
走進宣威東山鎮恰德村“苦之道”咖啡工廠,濃郁的咖啡香氣撲鼻而來,工人們在生產線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據了解,“苦之道咖啡”創始人胡路為宣威籍人士,在咖啡行業深耕18年,懷揣著助農的心,立志要推動云南咖啡產業的他,在東山鎮建起了咖啡工廠。工廠于2021年建成投產,占地近20畝,集合倉儲物流區、加工生產車間、綜合辦公區和鄉村振興咖啡館四個功能區域。
據副廠長胡文靜介紹,他們是一家專門針對鄉村振興建立的咖啡工廠,有一部分的代加工,還加工自己的產品,產品有掛耳、烘焙豆、速溶咖啡等。平時都是訂單生產,咖啡豆來自保山、普洱、臨滄等地,采用云南精品豆子,口感上會更加醇香,且零添加、無糖,更偏向現在大眾追求的健康生活飲食方式。
鄉村與咖啡的融合,讓“小咖啡”釋放出了“大能量”。據悉,工廠落地投產后,目前日產能達26萬條速溶咖啡,5萬盒精品咖啡,且已通過ISO 9001認證,并于同年通過了“就業扶貧車間”“鄉村振興工廠”認定,年產量達500多噸,產值達600萬元。依托咖啡全產業鏈,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多元就業崗位,全年帶動務工上萬人次,年務工支出100余萬元。
“我們都是住在這個廠附近的,可以在廠里干半年工作,每月工資在2500元左右,其余時候還可以去地里忙下農活和照顧家里,一年下來收入還是可觀的。”恰德村務工村民何秋高興地說。
胡文靜表示:“我們平常的用工量都是根據訂單量,訂單量大的時候一般每天有60位左右的工人,都屬于長期工,訂單量小的話平均每天在20多人,每月勞務支出費用在10萬元左右。”
從一粒“種子”走進千家萬戶的“杯子”,如今,“苦之道咖啡”已成為云南特產中的一張亮眼名片,作為宣威第一家現代化咖啡工廠,堅守行業傳統的同時,通過創新驅動,也激活了屬于咖啡的成長新動能。
“在這里開一家鄉村咖啡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走進恰德,來恰德旅游,帶動恰德的經濟向上發展。同時通過鄉村咖啡館可以吸引更多人來品嘗我們的咖啡,也能帶動我們的咖啡打開新的銷售渠道。”胡文靜介紹。
未來,宣威市東山鎮還將進一步做好產業標準化及創新研發工作,著力推動“咖啡﹢”農文旅融合發展,持續提升本地咖啡品牌影響力,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咖”力量。
開屏新聞記者 蔣瓊波 通訊員 王菲 盧婷 肖雅文 攝影報道
一審 何曉宇
責任編輯 易科彥
責任校對 呂世成
主編 武熙智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