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白第148篇原創筆記
前言
上周和朋友聊天,他提起和同事鬧矛盾的事,吐槽:
“真服了,怎么會有這種人?平時好好的,突然一言不合就翻臉!不過好在話說開了就沒啥,誰都不記仇。”
我笑了笑,打趣他知足吧,畢竟,這種直來直去的“霹靂火”性格,大多本性并不壞。
工作20年,接觸的人多了,早就發現:
單位里真正難相處的,不是嚴肅的領導,也不是善變的同事,更不是那種“脾氣差”的人,而是這3種。
01 聽不得批評的防御型人格
《史記》有言:“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無論在哪,人性本能總偏愛動聽的謊言,沒人愛聽傷人的真話。
然而單位里,團隊合作必然伴隨著觀念沖突,公正、中立的批評本就是常態,即使不完全認同,人們也會表現出虛心接受的姿態。
哪怕“虛心接受,屢教不改”也比梗著脖子和別人對著干強,對嗎?
但心理學中的“防御型人格”則完全相反,他們在面對外界的批評或壓力時,往往會采取過度的防御行為來保護自己。
比如說,你指出他報表中的數據有誤,他會說要求的項目太多;你建議他寫報告時著重注意某個話題,他又反駁需要全盤考慮。
哪怕你試著“先肯定,再提建議”的溝通方法,他仍能敏銳捕捉到那一絲質疑,隨后,不是轉移話題,就是失去動力。
如果你不得不和這類人共事,請相信:你沒法理解他,更不可能改變他。你能做的是,要么不斷鼓勵,要么徹底遠離。
02 習慣性抬杠的自視甚高者
我相信,工作久了,你早就看清這個套路:
所有的肯定和贊揚,如果加上“但是”,那么,“但是”后面的文字,才是別人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尤其對于上位者來說,這種轉折,簡直就是量身定做的特權。
請注意,還有一種常見情況,是總有人自視甚高,習慣抬杠式否定別人,來滿足心底那一絲存在感。
有句話說得好:“所有的進步,都來自于否定現有的認知。”
可惜的是,在這類人眼里,觀點本身并不重要,否定他人成果的過程,才是目的,哪怕損人不利己。
他們的抬杠,從不追求更好的結果,更像是自戀的思維表演,只為告訴別人:“我與眾不同。”
對于“杠精”來說,你越和他辯論,他就越起勁,直到你精疲力盡。面對他時,其實只需回答4個字:“你說得對。”
03 玻璃心戲精的曲高和寡者
前段時間,常刷到一位“中年油膩男”的舞蹈視頻,評論區點贊最多的留言是:
“一旦男人開始妖嬈,就沒女人什么事了。”
其實,誤解和偏見無處不在。就像人們總以為女性占多數的單位,盛產“玻璃心戲精”。
但我發現,戲精無關性別,只取決于每個人的內心世界。
對于戲精來說,一句工作提醒,他能解讀出刻意排擠;會議上沒點名他發言,就覺得是團隊對他的否定;如果午餐時獨自落座,更會覺得自己是多余的。
別人無意識的舉動,都是他內心不間斷上演的劇本;別人沒在意的細節,都是他主線劇情中的旁白。
當你終于注意他的工作效率不如人意時,任何一句詢問,都能讓他心中的委屈仿佛大水決堤。
任何時候,和戲精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寧愿冷酷無情,也要收起所有同情,以免他泛濫的情緒沖垮整個團隊的根基。
寫在最后
《伏爾泰的朋友們》書中有一句話: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單位里,識別“難纏”不是剝奪別人的人格,而是學會避免無謂的糾纏。
畢竟,時間寶貴,與其費力改變他人,不如用平和心態守護邊界。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