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3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了婚禮,從此他們的生命聯結成了一個整體,攜手一生,從不分離,后來留學結束后,在海外漂流多年的他們終于回到了祖國,他們拿到了學位,收獲了知識,學成歸來,從此他們不再飄零,心靈也有了歸宿。
林徽因和梁思成結婚后,從美國留學回來,先是到了東北大學任教,并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建筑系,東北大學給了他們一個大顯身手的舞臺,培養了很多的建筑人才,后來因為林徽因積勞成疾,肺病復發,因此梁思成夫婦回到了北京,在中國營造學社工作,但是沒過幾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了,他們只能跟著營造學社搬遷逃難到四川昆明,后來又到了李莊定居下來。
抗戰時期,中國營造學社、中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同濟大學等多家文化學術機構輾轉遷移到四川李莊,一大批海內外的知名學者聚集在此,作為當時的千年古鎮和文化中心,林徽因和梁思成和中國營造學社的同仁們一起度過了艱苦而難忘的時光。
在李莊,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起同甘共苦,那是真正的苦難,沒有電,沒有自來水,每天晚上只能用油燈看書工作,過著艱苦的生活,那時候梁思成的脊椎病使得他必須穿上鐵馬甲才能坐直,體重降到了四十七公斤,而那時候的林徽因在日日咯血的生死線上掙扎,幾個月的時間就毀滅了她曾經的美麗。
在四川李莊生活的林徽因已經病得很嚴重,無處可逃了,當時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年齡還小,他睜著天真的眼睛問自己的媽媽林徽因:“如果日本人真的打來了,我們怎么辦呢?”
林徽因用堅決淡定的眼神看著自己的兒子,并且告訴他說:“中國的念書人總還有一條后路嘛,我們門前不就是揚子江嗎?”
梁從誡急了,小孩子可能還不懂大人心中的情懷,他擔心的問林徽因:“媽媽,那你不管我了嗎?”林徽因說:“真要到了那一步,恐怕就顧不得你了?!?/p>
梁從誡當時才真正認識自己的母親,在母親林徽因瘦弱的身體里,竟然有如此錚錚鐵骨,這是一個堅強的女性,病魔和貧窮都不能阻擋她對理想的追求,艱苦的環境也沒有讓她的意志消沉。
林徽因幼年本身有肺病,到了李莊以后,比較潮濕,林徽因的肺病很嚴重,當時林徽因和梁思成共同的好朋友費正清夫婦勸說梁思成去美國講學,去美國學校里任教,一來可以治療林徽因的肺病,二來也可以改善兩人的生活質量,但是當時梁思成拒絕了。
一直到梁思成晚年,他說出了當時的原因,雖然當時林徽因病重,病情惡化,但是當時林徽因對梁思成說:“我深信一個有愛國心的中國知識分子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離開祖國的?!币驗樗麄兎驄D都有共同的愛國精神,林徽因深愛眷戀這片土地,他們認為祖國正在受難,他們要和自己的祖國一起受苦,不能去國外。
為了照顧在病重中的林徽因,因為當時戰爭時期的醫療條件實在有限,梁思成竟然學會了注射,每日為妻子林徽因打針服藥,對于他們而言,生命中除了愛情,還有事業,更有對國家的熱愛,即便在最艱苦的環境下,林徽因和梁思成代表了知識分子的氣節和風骨。
抗戰勝利以后,林徽因和家人以及同仁們乘坐西南聯大的包機離開了李莊,飛往北京,1947年,林徽因在北京做了肺部手術,作為建筑師,林徽因感到實現宏偉抱負,把才能獻給國家的時代來了。
病情好轉以后,林徽因以超常的工作熱情投入到了建筑設計和文物保護工作之中,她被聘為清華大學建筑系的一級教授,人大代表、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等。
在生命的最后幾年里,她參加了國徽設計工作,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工作,參加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是林徽因一生中最大的成就,至此,她的事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此外她還挽救了頻臨停業的景泰藍傳統工藝品等,雖然病魔纏身,依舊無法阻擋她的工作熱情。
1955年4月1日凌晨6點,林徽因在北京同仁醫院住院部去世,年僅51歲,在這一年四月春日的清晨,這一天中最清新的時刻,安靜離開了世界,她的生命從此定格于人間最美好的四月天,林徽因一生是完美的,也是富有詩意的。
林徽因這位從民國走出來,受到中西文化教育熏陶的才女,留給我們世人的不僅僅是她的美麗和才華,更多的是她的骨氣,她對國家的赤子之心,時光飛逝,許多年后,她光輝的人格同樣會被世人永遠記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