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昆明,一間不足30平米的小房子里,36歲的中年男人,對著一幅沒有色彩的嬰兒肖像,仰天痛哭。
鄰居們探頭窺視后,紛紛嘆氣。
誰能想到,不久前,他還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
山城窮小子與教育家千金的異國緣份
林文錚14歲那年,在一次宗親會上毛遂自薦,上臺演講。這個舉動,給他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
他是廣東梅縣人,典型的客家男孩,雖然他的家庭條件不如人,但他才華橫溢,演講十分出彩,打動了在場族人。
族中長老紛紛認為林文錚十分優秀,要好好培養,將來必能光耀家族門楣。
因此,林文錚中學畢業后,得到族人資助,考去了法國留學,從窮山村飛到海外。
1925年,22歲的林文錚在巴黎大學,專修法國文學和西洋美術史。
恰逢巴黎舉辦萬國美術工藝博覽會,他為了勤工儉學掙生活費,在中國館負責翻譯展品信息、為來賓介紹中國文化和藝術。
林文錚一口純正地道的法語,讓前來參觀的市民紛紛豎起大拇指。
還有他超前犀利的藝術眼光,也讓來自五湖四海的訪客,大有收獲,其中一位正是民國教育部長蔡元培。
愛惜英才的蔡元培,一眼就看中這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把“林文錚”的名字記在了心中。
參展后,他關注著林文錚的動向,看到林文錚發表的關于中國美術史的學術文章時,不禁連連贊嘆。
他迫不及待把學報轉寄給,同在法國進修美術的女兒蔡威廉。
兩年后,林文錚學業結束。
他收到民國教育部的聘書,正是蔡元培寄給他的,誠聘他到新成立的杭州國立藝術學院,擔任教務處處長兼美術史教授。
同年年底,學校來了一位新的西畫女教授。
當老師們彼此相互自我介紹時,女教授一聽到“林文錚”的三個字時,大聲驚呼:“噢,原來是你!”
女教授正是蔡元培的女兒蔡威廉,自從父親把林文錚的文章寄給她看后,她就開始對這位素未謀面的才子充滿好奇。
如今一看,儒雅大方的林文錚,比自己想象中更加風度翩翩,簡直是心目中的如意郎君。
蔡威廉是名門千金,有顏有才。自她回國后,不少世家公子一路追到杭州,想要求其芳心。
可此刻,她那雙機靈犀利的小眼睛,整日只圍著林文錚轉。
林文錚漸漸察覺出蔡威廉的意思,可礙于家境差異,不敢多想。但年輕人的情感,哪是世俗的條條框框局限得了的呢?
同為向往自由和浪漫的藝術愛好者,他們的緣分早在異國的天空,悄然定下了。
幸福的婚姻,悲慘的結局
1928年,陷入熱戀的兩人,決定走進婚姻的殿堂。
他們在東亞旅社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文豪政客紛紛前來,為這對才子佳人送上祝福,報紙頭條也競相報道。
婚后,蔡元培不忍女兒吃苦,自討腰包50000元,給小兩口打造新房。
威廉和林文錚挑來選去,決定在杭州西湖邊上蓋一棟漂亮的小洋房,全由他們自己設計,命名為“馬嶺山房”。
為了妻子創造有更多靈感,林文錚把最大的房間,留給威廉當畫室,在房子四周圍上竹籬笆,小院種滿了紅玫瑰。
從此,如膠似漆的小兩口,在親手打造的愛巢里過著神仙眷侶般的生活,相繼生了5個孩子,度過了他們婚姻生活里最安定、最幸福的9年。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無數中國人的命運被改變,林文錚和蔡威廉也無法幸免。
當日軍的鐵蹄踏向杭州,他們倉皇帶著孩子們南逃。
戰后,蔡元培不愿與當局合作,1938年去了香港隱居。
新上任的藝專校長迫于反動勢力,辭退了蔡威廉和林文錚,小兩口的生活一下陷入窘迫。
幸好不久后,林文錚得到西南聯大外文系的職位,一家人又匆忙奔往昆明。
但當時的昆明已經涌進了很多戰區的難民,他們好不容易才分到一間不足30平米的平房。
和昔日養尊處優的生活不同,這里房間很小,大雜院很亂,雇不了傭人,蔡威廉只能親手照料一大家子,沒有時間作畫。
就在這時候,她發現自己又懷孕了。
1939年,因生活拮據,蔡威廉選擇在家里生第6個孩子。掙扎了一天一夜,她為家里添了一個小女兒。
臉色蒼白的蔡威廉,撫摸著女兒的臉蛋。她讓林文錚拿來塵封的紙筆,強撐身體為女兒畫了一幅肖像畫。
夫婦兩看著這幅沒有顏色的嬰兒畫像,悲喜交加。
兩天后,35歲的蔡威廉因產褥熱引發高燒,救治不及時,離開了人世。
這一年,是她和林文錚婚姻的第10年。
林文錚心如刀絞,他抱著妻子留下的畫,放聲痛哭。但殘酷的現實,不容他一直傷心,眼前還有6個“嗷嗷待哺”的孩子。
處理完后事,他就馬不停蹄地去賺錢,上課、寫文章、變賣家里值錢的東西,每天睜開眼想的是:今天有沒有米下鍋?孩子要托給誰帶?哪間報社的稿件還沒寫···
混亂、沉重的日子,時常壓得他喘不過氣來。為了尋求心靈的慰藉,他選擇皈依佛門紅教,在虛幻的彼岸,尋覓妻子的身影。
在昆明的7年,林文錚就這樣獨自拉扯著6個孩子,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
兜兜轉轉,重回夢中舊地
解放后,林文錚被調到南京大學教外國文學史。
原以為日子會慢慢好起來,性格耿直的他,躊躇滿志要在崗位上大干一番。
可一場風暴,讓他陷入無邊的黑暗,緣由是他數十年如一日地按照佛門密宗方式,在亡妻照片前焚香獻花、誦經禮拜。
當他聽聞馬嶺山房已經被分給了7戶人家,他的詩稿、書籍都被當廢紙賣掉了,林文錚著急地問:“那我妻子的畫呢?”
可回應他的,只有無情的嘲笑。
直到林文錚73歲那年,他終于得以重回馬嶺山房。
他佝僂著身子,站在爬滿藤蔓的舊日新房前,摸著院墻的紅磚。
他掰掰手指,細數上一次住在這,還是38年前。那時還有親愛的威廉,5個可愛的孩子,如今只剩一片狼藉。
晚年,林文錚在馬嶺山房整理遺作、撰寫《蔡威廉畫記》延續對愛人的追憶,回味半個世紀前留下的余溫,在曾經的“愛巢”里度過余生。
晚年的林文錚和小女兒
縱然災難讓林文錚和蔡威廉的相守戛然而止,但他們曾經擁有過彼此最好的年華,一同看過西湖畔邊最美的風景,有過共同守護的藝術理想。
死亡會帶走呼吸,但帶不走相愛的痕跡。
蔡威廉用短暫的一生給了林文錚滿滿的愛,林文錚則用余生延續這份愛,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超越生死的圓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