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1日的晚上,如白蓮一樣潔凈盛放的女子林徽因,安靜地凋落下最后一片花瓣,那年她五十一歲,波瀾壯闊的歲月,無聲走到了盡頭,對于人生,她本沒有遺憾,因為她人生的一分一秒都不曾肆意揮霍,縱使是身染沉疴,她也從未停下前進的腳步,然而在臨去世前沒有見到梁思成最后一面,沒有說最后一句話,卻成為了她永久的遺憾。
1955年3月,林徽因病倒,因為肺結(jié)核病情加重住進醫(yī)院,丈夫梁思成因為工作繁忙,也經(jīng)常前來探望,從清華園到林徽因所在的醫(yī)院路程很遠,本來梁思成想到市區(qū)租房子,可是還沒等他安排妥當,他就病倒了,梁思成因為在林徽因那里傳染的肺結(jié)核復發(fā),需要住院治療。
梁思成和林徽因都住進了同仁醫(yī)院,二人病房緊挨著,雖然從這一間到那一間只有兩分鐘,但是他們沒有力氣走動。相守了近三十年的兩個人,因為一墻之隔,承載起所有的無奈和不舍。
梁思成的病情大有好轉(zhuǎn),但是林徽因的病情卻急轉(zhuǎn)直下,當時醫(yī)院已經(jīng)發(fā)出了病危通知書,林徽因已經(jīng)很久不敢照鏡子了,她很害怕在那塊明亮的玻璃上,看到自己瘦骨嶙峋的面容。
1955年3月31日夜,林徽因進入了彌留之際,梁思成從隔壁病房來到她的床前,此時林徽因臉上已沒有一點血色。林徽因非常平靜,她絲毫沒有表現(xiàn)出對死亡的恐懼,十年前,或者更早,她就已經(jīng)做好了一切準備,她有自己心愛的丈夫,孩子們也長大了,有自己的主見和未來,她有自己鐘愛一生的事業(yè),什么她都有了,沒有遺憾。
梁思成的心情卻和林徽因截然相反,看到妻子痛苦掙扎的神情,他心如刀絞,焦急又沒有辦法醫(yī)治的梁思成放聲痛哭,喃喃自語道:“受罪呀,徽,受罪呀,你真受罪呀!……”
夜深之后,梁思成回到自己的病房休息。林徽因的子女當時也不在病房,當時,林徽因自知不久于人世,她掙扎著拼盡力氣呼喊,用微弱的聲音告訴女護士,她要見梁思成最后一面并有話要說。
燈亮了,是護士走進來。她輕聲問:“林小姐,您需要什么?”
“我想見一見思成。”林徽因忽然變得清醒又鎮(zhèn)靜,她知道這一次,自己的命真的留不住了。她清楚地說:“我有話要對他講。”
護士柔聲說:“已經(jīng)很晚了,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說吧。”
但對于林徽因來說,已經(jīng)沒有“明天”了,4月1日清晨6時20分,林徽因連著兩天高燒不退,肺部嚴重感染,縱使醫(yī)院用盡全力進行搶救,依然無力回天,林徽因咽下最后一口氣,撒手人寰,病逝于北京同仁醫(yī)院,終年51歲,一代佳人林徽因的人生,被季節(jié)封存在四月天。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究竟要對夫君梁思成說些什么?這個疑問隨著林徽因的去世成為一個不解之謎。但是梁思成會懂得妻子會說的話,想必是讓他好好保重,好好對待孩子,因為林徽因更重要的人生角色是妻子和母親。
林徽因逝世后,在4月3日舉行追悼會,所有參加她追悼會的人,都流下了淚水,金岳霖、鄧以蜇親筆題字,作下挽聯(lián),曰:“一生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字字泣血,慟如哀歌,令人感喟。
梁思成將妻子林徽因曾給人民英雄紀念碑設(shè)計而最終未被采用的浮雕,用于她的墓碑之上,吳良鏞書寫碑名:建筑師林徽因之墓。
至此,民國第一才女,中國第一位女建筑師,林徽因,走完了她絢爛的一生。如水中來去,溫柔又安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