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藥房,發展民族制藥工業
神州大藥房始建于1923年,地址在李村路49號,創建人為張國良。張國良,安徽人,生于1898年。他自幼聰慧,尤其喜歡醫學。1919年,他畢業于天津軍醫學校,后赴日本留學,學習制藥化學專業,3年后學成回國。抱著實業救國的理想,張國良進入一家企業工作,但一直想自己出來干一番事業,技術沒有問題,但資金哪里來?
20世紀40年代,李村路與中山路路口,左前方可見“神州醫院神州大藥房”店招。(青島老照片館提供)
恰巧,張國良祖父的弟弟時任掖縣縣長,由他的兒子張子青(即張國良的堂叔)投資五千銀元,盤下博山路和李村路拐角一處房子的底層。1923年,神州大藥房正式開業,開始規模較小,門面僅40多平方米,從業人員5人。他實行薄利多銷的策略,發展很快。
1924年,張國良的弟弟張松巖由天津軍醫學校醫療班畢業來到青島,弟兄兩個合作又開起神州診所。正好張松巖擅長內科和小兒科,就由張松巖主持診所的一切業務,并聘請了護士、藥劑師各一人。一開始門診量較少,每天也就20多人次,外科只能進行一般的包扎換藥。閑暇,張松巖也協助神州大藥房的工作。
當時,洋藥充斥青島的醫藥市場,民族制藥工業受到排擠和打壓,張國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精通日語,又在日本專門學過制藥技術,決心制出國產藥來濟世救人。他相繼把藥房的二樓和三樓盤下,二樓為制藥車間,三樓為病房和客房。陸續買了壓片機2臺、滾丸機2臺、拋光機1臺,由張國良研制配方,專業技術工人制藥。當時,設置管理人員數人,還招了工人。
由于張國良積極經營開拓,較短時間里研制出的中成藥和西藥品種由最初的十幾種發展到一百多種,有酊劑、片劑、合劑和丸劑等,其中“神州五積神”(驅蛔蟲)、“神州十滴水”(治腹痛、腹瀉)、“四妙散”(治胃痛)和“賽大蒙”(退熱止痛)等影響最大,不僅在青島,而且在膠東半島一帶頗為暢銷。
王盡美
1925年1月,中共一大代表、時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負責人的王盡美,在參加第一次國共合作大會之后,受孫中山先生親自委托來青島開展工作,下榻在神州大藥房三樓并在此設國民會議促成會籌備處。當時,王盡美身患肺結核,身體很弱,抱病工作。這期間,由青島市督辦公署教育科長魯佛民協助王盡美的工作。
源自青島市檔案館
1925年1月12日,王盡美在《大青島報》刊發《王盡美啟示》:
“敝人此次來青,因無適當住處,致與各界接洽諸多不便,殊甚抱歉。現與國民會議促成會籌備處商妥,每日下午二時至五時,假李村路二十九號神州大藥房內三層樓上該會會所招待各界,如有國民會議事見詢者,請屆時駕臨為盼。”
這條廣告的刊登,為王盡美在青開展革命活動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遺憾的是,7個月后,王盡美肺病復發,病重送往青島醫院(今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后醫治無效,于青島病逝。
青島、濟南開設數家分店
天津路舊影,右側的“神州大藥房”店招。(山東圖書館館藏)
由于經營有方,神州大藥房不斷擴展。1940年前后,在天津路開設了神州大藥房分號“三光”藥房;在高密路設立“神圣堂”藥房;在博山路開設“建國”藥房,不僅賣藥,而且設中醫師坐堂行醫。同時,在膠縣城內設神州大藥房分號,由張國良外甥袁壽康負責經營。此時,神州大藥房從業人員達50多人。
1940年初,神州大藥房擴張到濟南,先在濟南二大馬路、緯五路開設神州大藥房兼診所,由張松巖負責經營管理;在二大馬路中段,開設九州大藥房,由張國良外甥袁壽蓀經營;在濟南城內,還開設神州大藥房分號,由張國良之侄張文煥負責。神州大藥房聲名鵲起,口碑極佳。
20世紀40年代,李村路“神州醫院神州大藥房”店招。(青島老照片館提供)
1945年,抗戰勝利后,張國良之子張文光、侄子張文藻相繼畢業于上海同德醫學院和西北醫學院,到神州大藥房和神州診所工作。此時,青島神州大藥房和診所的發展達到巔峰。為了更好地發展,他們在二樓設病房3間,有病床12張;有手術室1間、無影燈1個,備有常用外科手術器械,可做一般腹部外科手術。還設有化驗室1間,有化驗師1人、學徒1人,當時可做4大常規及梅毒康瓦氏試驗等。
診所憑借其技術優勢,多次成功做過闌尾炎、疝氣修補以及胃部腸部等手術。遇到特殊手術,就聘請山大附屬醫院有關大夫協助完成。神州診所實際就是一所小型私人醫院。因而,這所藥房和診所還培養了不少醫藥和管理人才,有些人解放后成了公立醫院的技術骨干。
1953年季硯農拜京劇名家尚小云先生為師(源自網絡)
順便提及一下,京劇名票季硯農先生曾是該店的藥劑師。神州大藥房和診所不僅醫術高明,而且醫德醫風有口皆碑。張國良醫療團隊數十年來,對待患者態度和藹,平易近人,不論高下貧富一視同仁,都給予精心治療。特別是對生活貧困的患者,常常送醫贈藥,分文不取。遇有病情危急的患者,不分晝夜,隨時出診看病,受到病家的尊敬。
2007年,李村路改造前舊影,右前方可見神州大藥房舊址。(吳正中拍攝)
1956年公私合營,神州診所合并到李村路診所;神州大藥房規模縮小,在底樓占用部分門頭開藥房兼門診,由張國良坐診。1964年,由于張國良先生身體欠佳,藥房黯然停業,聞名遐邇的神州大藥房就此畫上了句號。李村路上的神州大藥房舊址,十多年前,在東西快速路三期時建設時被拆除。
侯修圃,筆名伴農,1940年生人。著名散文作家、教育專家、青島文史研究者。原任青島市南區教育局局長,現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散文學會理事、山東作家協會會員、青島市當代文學創作研究會名譽會長等職。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重新編輯整理發布, 轉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