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鐘建軍 王琳
當“國際零碳島”的藍圖遇上漁家樂的煙火氣,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渤海深處的長島南隍城島,“六嫂”楊梅的“鮑魚島酒店”給出了生動答案:休漁期不再閑,游客住滿樓,忙得腳不沾地!
這種忙碌的景象,正是長島推進“零碳轉型”催生的鮮活一幕——昔日“靠海吃海”的漁民夫妻,轉身擁抱“靠生態吃生態”的綠色新生活,實實在在地享受到“綠色紅利”。近日,記者走進長島北端的小島——南隍城島,探尋海島家庭的綠色轉型之路。
位于渤海深處的長島南隍城島(俯瞰圖)
“滿房”的漁家樂
傍晚時分,外出游玩的游客陸續回到南隍城島“鮑魚島酒店”。餐飲區頓時熱鬧起來,圍桌而坐的游客們談笑風生,觥籌交錯間,喧嘩聲與清脆的碰杯聲交織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再走近一步會發現,這里的每張餐桌都色彩紛呈,擺滿了大海慷慨的饋贈:剛捕撈上岸的野生紫海膽備受歡迎;清蒸海魚上,翠綠的蔥絲與嫩黃的姜絲相映;金黃酥脆的針良魚段層層疊疊……各色菜肴,香氣四溢。
“六嫂,再給我上一盤鲅魚水餃!”一位游客朝著吧臺方向喊。
游客口中的“六嫂”,正是這家“鮑魚島酒店”的經營者——楊梅。49歲的楊梅是江蘇徐州人,丈夫史寶剛是土生土長的南隍城島人。因丈夫在兄弟中排行老六,島上居民都親切地稱楊梅為“六嫂”。
六嫂的漁家樂今年“五一”才正式開門迎客,三層小樓共有15間客房。“前幾天是滿房狀態!”作為漁家樂的新晉經營者,開業不久就迎來滿房,這讓她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楊梅在鮑魚島酒店一間房間內,改造了三面超大的玻璃窗
“我們這家店雖然是漁家樂性質,但配置是按酒店標準來的,為的就是讓游客住得更舒心。”楊梅介紹,“三樓的一個房間,我們特意裝了三面超大玻璃窗。游客來島上,圖的就是這海島風光。我們改造后,讓游客坐在床上就能賞美景,不僅能看到海上日出,對面的佛爺礁景點也盡收眼底。”
楊梅的用心贏得了游客的贊譽。初次登島的濟南游客張女士激動地說:“這里簡直是世外桃源!海水湛藍,漁民淳樸又熱情!”
“沒想到生態環境這么好!”“漁家大嫂手藝真棒!”“海鮮特別新鮮!”優越的生態環境和漁民的熱情服務,讓每位進島游客都留下了好評。
忙碌的“休漁期”
楊梅忙著招呼游客,丈夫史寶剛則變身“導游”帶領游客出海游玩,兩口子都忙得不亦樂乎。而在一年以前,“休漁期”卻是這對漁民夫妻的“閑暇時光”。
“靠海吃海”曾是楊梅一家人的生活寫照。每年9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開海期間,史寶剛出海打魚,楊梅在家幫忙賣漁獲。到了“休漁期”,夫妻倆幾個月都賦閑在家。
“看著這兩年旅游業發展勢頭很足,越來越多游客進島,我便想著也干干試試,就把三層小樓改造成了‘鮑魚島酒店’,酒店名字也是呼應南隍城島海域盛產鮑魚。”楊梅說,以前休漁期是最閑的時候,現在反而成了最忙的季節,但她并不覺得辛苦,“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后,特別充實也很有成就感。”
楊梅在鮑魚島酒店內收拾房間
從漁民到漁家樂“老板娘”,從“船老大”到“導游”,楊梅和史寶剛的轉變是島上許多漁民家庭的縮影。
島上一對“80后”漁民夫妻宋永興和唐瑋婷,也是轉型成功的民宿經營者。夫妻倆將自住民房“爆改”成民宿,拍攝相關視頻在網上發布后,他們的“漁民小庭”民宿逐漸成為島上的“網紅”。
白墻與黑門的撞色設計讓“漁民小庭”民宿在一排民房中顯得與眾不同。民宿內的格局也與傳統漁家樂不同,擴大了公共休閑區域與臥室的面積,打造出更為寬敞、舒適的居住與活動空間,頗有設計感和文藝范兒。
“島上漁家樂多,但精品民宿還很少。”看到越來越多游客走進海島,唐瑋婷和宋永興便請來設計師把自住民房進行設計和改造,2023年投入運營。
“目前民宿里住著14名游客,他們來自河南、天津等地。7月、8月旅游旺季時,房間幾乎天天爆滿。”唐瑋婷說,許多網友看到她發的視頻后,主動找過來訂房,去年民宿營收過百萬。
“換個賽道,換個思路,更有奔頭了。”唐瑋婷說,她還把親戚家的兩家漁家樂也接過來管理和運營。
忙碌的“休漁期”,正成為海島漁民的生活新圖景。
摸得著的“綠色紅利”
從漁民到漁家樂和民宿的經營者,映射出海島漁民家庭生產方式的綠色轉變。
這一轉變背后,與長島建設“國際零碳島”的目標保持同步:推動海洋漁業和生態旅游兩大主導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坐落于南隍城海域的經海007號深遠海智能化網箱
望著一座座宛如“海中城堡”的深遠海智能網箱平臺矗立在南隍城海域,有著30多年打魚經歷的史寶剛感觸頗深。“海洋漁業由近海走向深遠海,向裝備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靠傳統方式捕撈,漁獲量越來越沒有保障,再走老路,已經難以為繼了。”
如果說海洋漁業產業的轉型升級,是史寶剛、宋永興等眾多海島漁民主動求變的外因,那么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推行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則是催生他們理念變化,并最終投身民宿行業的內因。
清潔能源供暖、垃圾分類收集后集中轉運、海岸線衛生整治……海島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近年來隨著“海島游”的興起,南隍城島這座藏身渤海深處的靜謐小島也贏得越來越多游客的青睞,島民紛紛經營起漁家樂和民宿也就不足為奇了。
“生態好了,進島的游客自然就多,他們吃住都在我們這里。”在宋永興看來,這看得見、摸得著的綠色紅利,正是漁民們轉型的堅實底氣與動力源泉。
“島上的漁家樂和民宿比以前多了。”長島南隍城鄉工作人員王嘉偉介紹說,不足千人的南隍城島,在營漁家樂就有64家。
其實不止南隍城島,在長島的各海島上,高端民宿、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5年來,長島全力推進“漁家樂·民宿”轉型提升工作,累計打造了200余個示范戶和7處民宿聚落,成功創建2個省級旅游民宿集聚區,11家民宿獲評省級星級民宿。數據顯示:2024年暑期旺季期間,改造提升后的精品“漁家樂·民宿”入住率在98%以上,房間每晚均價達800元以上,精品業戶平均經營收入達50萬元以上。
隨處可見的零碳場景
除了主動擁抱“綠色紅利”,零碳理念也滲透到漁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島上的零碳場景隨處可見。
例如,島上普遍實施了垃圾分類,楊梅的“鮑魚島酒店”廚房操作間就格外整潔有序。“在我們這里,黑色垃圾桶用來裝生活垃圾,綠色的桶專門用來裝廚余垃圾,每天都有專人上門運走。”楊梅介紹,垃圾分類已融入漁民們的日常生活。
再比如,“漁民小庭”里的零碳場景也有很多。“這些藤椅、木桌、草編墊子等家具和裝飾品,都是環保產品。”唐瑋婷介紹,她在民宿經營中也力求滲透綠色理念,“除了室外照明燈都由太陽能供電,我還買了4輛電動自行車,保障游客實現綠色低碳出行,讓游客在享受海島風光的同時,也能為環保貢獻力量。”
唐瑋婷購買電動自行車,保障游客實現綠色低碳出行
“當下,長島正在全力推進國際零碳島建設。”長島綜試區工委宣傳文化和旅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民宿提升方面,長島正積極推進綠色低碳民宿“亮標惠民”示范點建設,大力發展無廢民宿,民宿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和洗漱用品,并倡導游客踐行“光盤行動”、參與垃圾分類。
另外,在旅游路線打造方面,長島還推出了4條“碳尋長島·四季有你”零碳旅游線路及2條零碳海島研學親海體驗游線路,打造“零碳+文化”的示范性旅游產品。
“接待完一批游客,我總要問問他們,對民宿的下一步改造有沒有好建議。”面對即將到來的旅游旺季,楊梅籌劃著把漁家樂的其他房間進行改造升級,為游客打造更加綠色舒適的居住環境。
“歡迎進島游玩,我幫你拿行李……”在南隍城島碼頭,客滾船靠岸的汽笛聲響起,楊梅送走離島的游客后,又熱情地迎接新上島的游客。
“捕魚人”們如今成了生態環境保護的參與者和貢獻者,長島的零碳故事仍在書寫。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