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在布魯塞爾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舉行第十三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外交部長強調,中歐作為全面戰略伙伴,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中方一貫支持歐洲一體化,支持歐盟增強戰略自主,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希望歐方也能以實際行動尊重中方核心利益。
歐盟(資料圖)
在會談期間,歐盟對中國提了3個要求:1.歐盟要求中國立即停止對俄軍工的所有援助,并警告稱:如果中國再支持俄羅斯,歐洲將受到嚴重威脅。2.歐盟要求中國,結束對稀土的所有出口限制,并稱:中國這么做讓歐洲企業面臨著嚴峻的風險。3.歐盟要求中國,拿出可行方案出來,重塑中歐貿易關系。除了以上3點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是會談前一名歐盟官員提到的。該官員稱:“因為中國是伊朗石油最大的買家,所以歐盟希望中國能施壓伊朗,讓他們趕緊簽核協議。”
卡拉斯念出三項要求時,歐盟代表團坐得筆直。第一條直指俄烏戰場:“中國企業向俄軍提供無人機零件,必須立刻停止!”可當中方反問“證據在哪?”,歐方卻支支吾吾,他們自己報告都寫明“無直接證據”,全靠推測懷疑中國零件“可能被轉賣”。按這邏輯,中國出口的螺絲釘要是被俄羅斯買去修坦克,也算“軍援”?現場記者私下吐槽:“難道要中國在每個零件貼二維碼,注明禁止軍用?”
歐盟對中國的稀土依賴程度令人吃驚,這不僅僅是因為歐洲資源匱乏,更重要的是中國掌握著全球92%的稀土精煉產能和37項獨有提純專利,稀土純度高達99.999%。歐盟并非毫無準備,早在今年3月,歐盟就公布了47個稀土開采、加工和回收優先項目,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稀土需求的10%來自歐盟本地開采、40%在歐盟加工、25%來自回收材料。
面對歐盟的施壓,王毅的回應堪稱外交教科書:歐洲的困境與中國無關:“歐洲現在面臨的種種挑戰,無論是未來、現在還是過去,全都不是來自中國。 ”這句話直接拆穿歐盟“甩鍋中國”的意圖,點明其困境根源在于自身戰略失誤。給歐盟劃出選擇題:“中歐不能因為有分歧就尋求對抗,不能因為有差異就視對方為對手。”言下之意,合作還是對抗?歐盟自己選,但中國不會主動與歐為敵。歐盟當前經濟疲軟、安全受挫,根本無力承擔對華對抗成本。
歐盟會議(資料圖)
在中歐建交50周年之際,歐盟不是思考如何加強合作,而是急于將自身問題歸咎于中國。數據顯示,2025年中歐雙邊貿易額已達7800億美元,歐盟是中國消費品第一大進口來源地。想想看,歐盟稀土進口"100%依賴中國",中國長期為歐盟綠色轉型和國防工業提供關鍵支撐。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員姜鋒的分析很到位:當前中歐關系處于"關鍵戰略調試期",歐洲存在"俄方安全威脅、被美國拋棄的焦慮、被中國趕超的擔憂"三重恐懼。
中歐貿易(資料圖)
卡拉斯此次發難背后,是歐盟在美中夾縫中生存的尷尬處境:經濟更依賴中國,安全則依附美國。2024年特朗普重啟對歐關稅戰,強壓歐盟購買美國能源,而中國連續18年穩居歐盟最大貿易伙伴,歐盟在新能源汽車、綠色技術等領域急需中國市場。還有外交威信掃地,卡拉斯3月訪美,遭美國務卿魯比奧“放鴿子”,親美路線被羞辱,轉向中國示好卻又難舍意識形態偏見,對華政策呈現“精神分裂”,比如馮德萊恩等歐盟官員訪華談合作,但在G7峰會上歐洲又配合美國渲染“中國經濟威脅”。
歐盟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實力不濟卻自視甚高。他們一邊想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一邊又離不開中國的合作。但在處理中歐關系時,卻總是跟著美國的步伐,對中國提出各種不合理要求。歐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現在不是和中國對抗的時候,他們不具備這個實力。中國一直致力于發展中歐友好合作關系,王毅外長這次訪歐,也是為了加強中歐溝通,推動中歐關系健康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