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行業龍頭華潤啤酒(00291.HK)的一紙公告震驚了整個啤酒行業,也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據華潤啤酒發布的公告,執掌公司近十年,現任董事會主席侯孝海正式辭任,不再擔任任何職務。侯孝海曾帶領華潤啤酒從區域品牌躍升為行業龍頭,被認為近年來華潤啤酒發展的“靈魂人物”,在57歲的節點選擇離開,給出的理由是“有意投入更多時間用于個人安排”。
然而,市場更關注的是,這位“啤酒教父”在離職前兩度減持股票,套現超2600萬港元,減持幅度高達92%,這一動作被廣泛解讀為“告別信號”。侯孝海的離開不僅意味著華潤啤酒一個戰略周期的終結,更讓外界對這家啤酒巨頭的未來走向充滿疑問:高端化戰略能否延續,白酒業務如何破局,誰又能接棒這位“傳奇掌舵人”?
侯孝海辭任
華潤啤酒董事長
侯孝海的離職并非毫無征兆。早在今年5月,他就兩度減持華潤啤酒股票,合計拋售約94萬股,套現2611萬港元,持股從101.8萬股驟降至8萬股,減持幅度高達92%。
這一舉動迅速引發市場猜測,認為這位啤酒行業的老兵可能即將隱退。一個月后,猜測成真。華潤啤酒在6月27日宣布侯孝海辭去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職務,即時生效。
對于辭職原因,華潤啤酒在公告中僅以“個人安排”一筆帶過。但據接近華潤啤酒的人士透露,侯孝海近年來因公司業務覆蓋廣、出差頻繁,長期未能兼顧家庭,離職更多是出于個人生活規劃。他在內部信中向團隊表達了不舍,并透露未來“可能當老師”,既不會加盟喜力啤酒,也不會回成都創業。
侯孝海的職業生涯堪稱中國啤酒行業的縮影。2001年,他通過社會招聘加入華潤雪花啤酒,此前曾在國企首鋼、外企百事可樂等公司歷練。進入華潤啤酒后,侯孝海歷任華潤雪花啤酒銷售發展總監兼市場部、銷售部總經理,貴州區域公司總經理,四川區域公司總經理等職位。
在華潤的24年里,侯孝海主導了華潤啤酒的多個關鍵戰役:
2005年推出“勇闖天涯”品牌營銷,推動雪花成為全國銷量第一的啤酒品牌;
2016年提出“3+3+3”高端化戰略,并在2018年以243.5億港元收購喜力中國業務,一舉打入12-15元高端價格帶。
在他的帶領下,華潤啤酒營業額從2015年的不足300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386億元,股東應占溢利從虧損41.18億元提升至47.59億元。
然而,輝煌背后亦有隱憂。2024年,華潤啤酒營收同比下降0.76%,凈利潤同比下滑8.03%,這是其近7年來首次“雙降”。高端啤酒增速放緩,白酒業務遠未達預期,這些或許也是侯孝海選擇此時離開的深層原因。
華潤啤酒進入
“后侯孝海時代”
侯孝海的突然離任讓華潤啤酒的未來戰略充滿變數。目前,華潤啤酒董事會主席職位暫時空缺,由執行董事兼總裁趙春武代行職責。
與侯孝海類似,趙春武也是華潤體系內成長起來的高管,2003年加入華潤啤酒,較侯孝海晚2年,曾負責浙江、福建、安徽等區域市場,2023年升任總裁,全面負責日常運營。與侯孝海“外擴式”戰略風格不同,趙春武更擅長精細化管理和區域市場深耕,這或許意味著華潤啤酒將從激進擴張轉向穩健運營。
擺在趙春武面前的挑戰不小。首先是啤酒主業的高端化進程。盡管華潤啤酒中高端產品占比已超50%,但2024年高端啤酒銷量增速從2023年的兩位數下滑至個位數,遠低于青島啤酒同期33.3%的增速。百威亞太仍以46%的高端市場份額遙遙領先,嘉士伯和青島啤酒分別占據第二、第三名,喜力雖同比增長近20%,但品牌認知度仍不及科羅娜、藍妹等競品。如何在存量市場中進一步激活喜力的整合勢能,或將是華潤啤酒新管理層的首要任務。
更大的難題在于白酒業務。侯孝海在任期間豪擲超200億元收購景芝、金種子和金沙酒業,試圖打造“啤+白”雙輪驅動。然而,華潤啤酒2024年白酒業務營收僅21.49億元,占總收入不足6%,遠未達到“百億規模”的目標。
金沙酒業的表現尤為慘淡。數據顯示,華潤啤酒收購金沙酒業時估值超百億元,但后者營收卻從2021年的36.4億元下滑至2024年的21.5億元,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僅8.47億元,較巔峰期“腰斬”。
華潤啤酒另一個白酒品牌金種子酒營收更是持續下滑,且連續虧損。根據金種子酒發布的財報,其營收從2022年的11.86億元下滑至2024年的9.25億元,虧損從1.87億元擴大至2.57億元。
外界普遍認為,華潤啤酒白酒業務的失利,很大程度上源于華潤啤酒對行業認知的偏差。啤酒依賴渠道鋪貨,而白酒更看重品牌溢價。華潤啤酒以快消品思維運作高端白酒,疊加白酒行業調整周期的營銷,導致金沙的摘要酒價格體系受到沖擊,終端成交價跌破500元/瓶,遠低于650元/瓶的官方指導價,出現價格倒掛。
華潤啤酒面臨戰略調整。部分分析師認為,華潤啤酒或收縮白酒戰線,聚焦啤酒高端化;但也有觀點指出,華潤啤酒已投入巨資,難以輕易抽身,未來可能通過組織架構優化或引入專業團隊改善白酒運營。
可以預見的是,侯孝海的離開,標志著華潤啤酒一個時代的終結。他帶領華潤啤酒從區域品牌成長為行業龍頭,卻在白酒跨界中遭遇“滑鐵盧”。如今,接力棒交到趙春武手中,他能否在高端啤酒市場守住陣地,又能否扭轉白酒業務的頹勢,將決定華潤啤酒未來的走向。對于投資者而言,更關心的是華潤啤酒是否會計提金沙酒業74億元的商譽減值,以及“啤+白”戰略是否會被重新審視。無論如何,這家啤酒巨頭的下一章,注定充滿挑戰與變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