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邢生祥 通訊員 趙風斌 馬正俊
7月6日晨光初綻時,在海拔3200米的青藏鐵路環青海湖東路大橋上,青藏集團公司西寧工務段哈爾蓋橋隧車間工長楊曉波正帶領工友進行橋梁巡查,職工們身著醒目的對比服,手持檢查錘,在仔細叩擊、檢視聲屏障上的每一根立柱螺栓、每一塊屏體。
環青海湖地區高寒缺氧,生態極其脆弱,針對湖區周圍常年風大、地表風化嚴重的特殊環境,環湖區段鐵路線設置了由金屬和混凝土組合而成的特殊聲屏障,能高效吸聲隔音,有效阻隔列車運行的喧囂噪音,為普氏原羚、黑頸鶴等珍稀野生動物提供寧靜的棲息環境。
定期對聲屏障進行檢查,是橋隧車間日常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近年來,青海湖周邊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野生動物越來越多,生態變化的背后,凝聚著鐵路人對環青海湖區段生態環境的精心呵護。
除了聲屏障,環青海湖線路在生態保護方面還有諸多巧思:精心構建的橋梁、涵洞,成為野生動物自由遷徙的通道;全線采用無縫鋼軌,有效減少了車輪與軌道的撞擊聲,降低噪聲污染;沿線草格防沙治沙從未間斷,助力構建綠色生態屏障。每一處設計都考量生態,每一次維護都關乎長遠。
“這道屏障不僅吸收和反射噪聲,也承載著我們對高原生態的敬畏,它可以將鐵路建設對這片凈土的影響降到最低,所以我們的檢查不能有絲毫的大意,屏障穩固,野生動物的家園才能真正安寧。”楊曉波對身邊的同事說。
中午時分,職工們完成了對環湖東路大橋聲屏障設備的檢查,收拾好工具走向另一處檢查點。
寒暑交替,青海湖畔云起云落。筆直的鋼軌、疾馳的列車、秀美的湖光與自由奔跑的野生動物,在藍天白云下,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完美和諧、美美與共的美麗畫卷。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