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家好啊,今天宏觀層面沒太多可說的,我們繼續聊聊生物醫藥。
創新藥方面,很顯然,近期的走勢已經在根據2季度的業績分化了。
因為現在一些券商已經給出了部分藥企的Q2業績增長情況。
雖然總體來說,創新藥企絕大多數都處于持續出藥,且新藥持續放量的階段,但是,放量也有快慢之分,加上一些藥企可能還會受到一些集采尾聲的影響。
所以,Q2業績自然也不是每家企業都能符合預期,甚至是超預期的完成。
但是,只要我們能夠觀察到,這無非只是一兩個季度的低于預期,并未改變藥企中長期持續高速增長的大趨勢,那么,當下出現的調整分化,那就是一個再度布局的機會。
另外,我想說的一個問題是,前段時間,大家都把目光放在誰能出大BD上面,似乎只有BD了,你這家藥企才算是被認可了。
那么,今天我說一個新的觀點,其實一些沒有對外BD,甚至是lisence in的公司,就是買入管線的公司,他們可能是更優秀的存在。
為什么這么說。
理由很簡單,因為企業想要license out的原因無非有二,一個是補充現金流,一個是借助外力推進臨床和補強后期的銷售。
而能夠license in的企業,他們一方面不缺現金流,另一方面也不缺臨床和銷售能力,他們的地位類似MNC。
那么,你說綜合實力來看,是這些需要對外BD的Biotech實力強,還是更像MNC的pharma實力強。
而由于對外BD能夠短期在營收和利潤上見到效果,所以資金也更為追捧,而對于自己默默推進管線,甚至是license in的公司,市場這個時候也并未去關注他們的長期價值。
而這樣的認知分化,某種程度上也形成了一些預期差,就是一些沒有對外BD,甚至還license in的公司,并未受到資金的足夠重視,而這里也蘊藏著投資機會。(解鎖機會)
而CXO方面,今天昭衍和泰格均有上佳表現,一方面是我們說的,國內創新在二級市場火了,那么產業資本通過多維度增厚之后,將繼續反哺到創新藥行業里面去,而這些資金很大程度上將成為國內CXO的訂單。
所以,我們說CXO和創新藥是一體兩面,不可能說一個火了,一個還趴著。
有的朋友問康龍、藥明這些為什么走的不強,很簡單,他們依托的國外業務,這次創新藥行情僅限于國內,當然是內部業務占比高的CXO受益。
而依托外部的業務的CXO更多還是要看美聯儲的降息預期。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交流這么多,現在布局機會已經不多,還想上車的朋友抓緊進圈。(點擊加入)
最后溫馨提示,請各位粉絲幫忙點贊、轉發,請新來的朋友關注,支持我們輸出更好的內容,希望提高投資能力的朋友歡迎加入我們的圈子支持我們(點擊加入)。
以下為市場評估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