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商朝青銅禮器組合:祭祀時鼎與簋配合使用,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
802.西周分封等級: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對應不同封地規模與禮器數量
803.春秋鐵器應用:長沙春秋楚墓出土鐵削,經檢測為塊煉鐵鍛打而成
804.秦朝法律文書:里耶秦簡記載"傳送委輸"制度,規定物資運輸時限與責任
805.漢代西域經營:設立伊循屯田,修建"列亭至玉門"的軍事防御體系
806.魏晉都督權力:持節都督可"專殺二千石以下",掌控地方軍政大權
807.唐代科舉考試:進士科考時務策五道,明經科需"帖經"(默寫經典)
808.宋代官制特點:官職差遣分離,形成"官以寓祿秩,職以待文學,差遣以治事"格局
809.元代行省運作:行省丞相、平章政事等官員實行"圓議連署"制
810.明代內閣票擬:內閣大學士代皇帝批答奏章,用藍筆書寫處理意見
811.唐代兩稅內容:戶稅按資產分九等,地稅按畝征收,夏稅不過六月
812.宋代鹽法變革:政和三年(1113年)推行"引法",商人納錢領引支鹽
813.元代海運管理:設海道運糧萬戶府,漕船配備水手56人,每船載糧3000石
814.明代賦役改革:萬歷九年(1581年)全面推行"一條鞭法",賦役合并征銀
815.清代關稅則例: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頒行《粵海關稅則》,分衣物、食物等類征稅
816.春秋車戰裝備:戰車配備戈、戟、弓矢等武器,御者需掌握"五馭"技術
817.戰國魏武卒訓練:每日負重行軍后還需完成"日中而趨百里"的急行軍
818.秦軍軍功計算:集體作戰時"五人一屯長,百人一將",按集體斬首數授爵
819.漢匈戰爭戰術:衛青首創"車騎協同"戰術,以武剛車結陣配合騎兵突擊
820.明代火器發展:嘉靖年間仿制佛郎機炮,射程達500步(約750米)
821.西周契約形式:土地交易需"質人"見證,大型交易立"丹書"(朱砂書寫)
822.秦律徭役規定:失期三日罰一甲,遇暴雨等不可抗力可免罰
823.漢代訴訟程序:重大案件需"雜治"(多官會審),允許"乞鞫"(上訴)
824.唐代法律體系:《唐律疏議》502條,含名例、衛禁等12篇
825.明清司法制度:州縣官每月"放告日"受理訴訟,重大案件需逐級審轉
826.商代天文觀測:甲骨文記載月食、日食及"新星"(超新星爆發)記錄
827.戰國醫學理論:《黃帝內經》提出"上工治未病"的預防醫學思想
828.漢代地理著作:《漢書·地理志》詳載103郡國、1587縣道邑
829.唐朝數學成就:王孝通《緝古算經》首創三次方程數值解法
830.宋元天文儀器:郭守敬創制簡儀,將傳統渾儀簡化,觀測精度提高
831.漢代西域都護:鄭吉首任都護(前60年),治烏壘城督察三十六國
832.北魏漢化政策:太和十九年(495年)詔禁鮮卑語,違者免官
833.唐代羈縻府州:冊封契丹首領為松漠都督,突厥首領為云中都督
834.明代茶馬貿易:設茶馬司管理,洪武年間年易馬達1.4萬匹
835.清代邊疆治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設伊犁將軍
836.半坡建筑技術:F24房址木柱帶榫卯結構,碳十四測定距今5600年
837.戰國銅劍復合:越王勾踐劍劍脊含銅量高(韌性好),刃部含錫量高(硬度強)
838.秦陵銅車工藝:二號安車傘蓋厚4毫米,最薄處僅1毫米
839.唐長安布局:朱雀街東54坊屬萬年縣,西54坊歸長安縣
840.宋代橋梁技術:泉州洛陽橋首創"筏型基礎",養殖牡蠣固結橋墩
841.《尚書》辨偽: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列舉128條證據證古文尚書為偽
842.《春秋》筆法:"鄭伯克段于鄢"六字含褒貶(稱"伯"貶鄭莊公)
843.《史記》特點:首創紀傳體,包含本紀12、表10、書8、世家30、列傳70
844.《漢書》創新:首設《藝文志》《地理志》,開創斷代史體例
845.《資治通鑒》:司馬光歷時19年編成,記載16朝1362年歷史
846.甲骨文書法:筆劃方折挺拔,結構對稱平衡,已具書法藝術特征
847.西周金文演變:早期雄渾厚重(如大盂鼎),晚期秀美規整(如毛公鼎)
848.秦代文字改革:李斯簡化大篆為小篆,《嶧山刻石》為標準范本
849.漢代隸書成熟:《曹全碑》秀美飄逸,《張遷碑》古樸厚重
850.魏晉書法革新:王羲之《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851.商朝青銅器紋飾:饕餮紋、夔龍紋等神秘動物紋樣占青銅器紋飾的76%
852.西周禮樂制度:編鐘懸掛方式嚴格區分等級,天子四面懸掛,諸侯三面
853.春秋爭霸會盟:葵丘之盟(前651年)確立"無曲防,無遏糴"等五條盟約
854.戰國變法內容:申不害在韓重"術",慎到在齊倡"勢",商鞅在秦立"法"
855.秦朝統一措施:以咸陽為中心修建馳道,道寬五十步(約69米)
856.漢代刺史制度:刺史秩六百石卻可監察二千石郡守,形成"以卑臨尊"格局
857.魏晉九品弊端:中正官多為世族把持,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
858.隋唐科舉發展:進士科最受重視,錄取率僅1-2%,有"三十老明經"之說
859.宋代官制特點:實行"官、職、差遣"分離,形成復雜的三元體系
860.元代行省權力:行省丞相掌軍政大權,但需"圓議連署"集體決策
861.唐代兩稅實施:建中元年(780年)按資產分九等征稅,取消租庸調
862.宋代市舶收入:紹興末年(1162年)泉、廣兩市舶司年入200萬貫
863.元代紙幣發行:中統鈔以銀為本位,至元鈔以金為本位,面值從五文至二貫
864.明代開中法:商人運糧至邊倉換鹽引,弘治后改納銀,每引0.3-0.5兩
865.清代關稅制度:粵海關年征稅180萬兩,行商需繳"行用"(貨值3%)
866.春秋車戰戰術:前707年鄭國"魚麗之陣"首創戰車與步兵協同作戰
867.戰國魏武卒制:選拔標準為"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個"
868.秦軍兵器制造:兵馬俑出土青銅劍表面鉻鹽處理,埋藏2000年不銹
869.漢匈河西之戰:霍去病六日轉戰五國,殲敵3萬獲休屠王祭天金人
870.明代戚家軍:十二人一隊,配備火器、狼筅等,創"鴛鴦陣"克制倭寇
871.西周契約制度:土地交易用"質劑",借貸立"傅別"(剖分為二的憑證)
872.秦律連坐范圍:"什伍連坐"規定鄰里需互相監督告發
873.漢代春秋決獄:董仲舒以《春秋》判案232例,強調"原心定罪"
874.唐代保辜制度:傷人案定保辜期(頭傷30日,手足傷20日)
875.明清秋審制度:死刑案件需經九卿會審,分"情實""緩決"等五類
876.商代青銅配方:司母戊鼎含銅84.77%、錫11.64%、鉛2.79%
877.戰國水利工程:都江堰"深淘灘低作堰"六字訣調控水位
878.漢代造紙工藝:灞橋紙經檢測為大麻纖維,含少量苧麻
879.南朝數學成就:祖沖之計算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
880.元代棉紡革新:黃道婆改進三錠紡車,松江布日產量提升三倍
881.漢代西域都護:鄭吉首任都護(前60年),治烏壘城督察三十六國
882.北魏六鎮之亂:正光五年(524年)破六韓拔陵起義引發邊鎮反漢化
883.唐代安西駐軍:龜茲鎮駐兵1.1萬,于闐鎮0.5萬控制塔里木盆地
884.明代茶馬貿易:洪武定制"上馬給茶120斤,中馬70斤,下馬50斤"
885.清代金瓶掣簽: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定制達賴轉世需中央政府批準
886.半坡榫卯技術:F1大房屋柱洞遺留"十"字型卯口
887.戰國銅劍工藝:越王勾踐劍劍脊銅83.1%(韌性好),刃部錫13.2%(硬度高)
888.秦陵銅車結構:二號安車傘蓋直徑122厘米,厚4毫米
889.唐長安規劃:朱雀大街寬155米,兩側排水溝深2米
890.宋代橋梁技術:泉州洛陽橋長834米,首創"筏型基礎"
891.《尚書》傳承:伏生口授今文28篇,孔壁出古文16篇(已佚)
892.《漢書·食貨志》:系統記載西漢田制、賦稅、貨幣等經濟制度
893.《水經注》價值:引書437種,記載水道1252條
894.《通典》創新:杜佑分食貨、選舉等九門,開創制度通史體例
895.《四庫全書》:收錄典籍3461種79309卷,分裝36300冊
896.甲骨分期斷代:董作賓分五期(武丁期、祖庚期等)
897.西周雅樂制度:天子八佾64人,諸侯六佾36人
898.秦代文字統一:李斯簡化大篆為小篆,《泰山刻石》為標準
899.漢代樂府分類:相和歌241首,清商曲42首
900.唐代壁畫技藝:莫高窟220窟"帝王圖"采用鐵線描技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