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白宮簽署了號稱 "大而美" 的稅收和支出法案。這個名字聽起來很氣派,號稱要讓美國再次強大,但翻開法案內容,卻像一份給中國準備的地緣大禮包。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到底說了些啥?
這個長達 2376 頁的法案,核心其實就干了幾件事:給大企業減稅,給傳統能源開綠燈,砍福利,同時砍新能源補貼。
最顯眼的是企業稅降到 15%。特朗普把 2017 年的減稅政策永久化了,制造業企業稅從 21% 降到 15%,科技巨頭海外利潤回國只交 5% 的稅。蘋果微軟這些公司每年能省幾百億美元,相當于給華爾街送了個大紅包。
然后是傳統能源的狂歡。法案批準在阿拉斯加北極保護區鉆探,墨西哥灣油氣租賃費用降 30%,頁巖油企業勘探成本能全額抵扣。得州石油大亨們高興壞了,說這是石油美元體系建立以來最大的政策紅包。
軍工復合體也沒少拿好處。未來五年砸 1500 億美元升級導彈防御系統,洛克希德?馬丁直接拿到 250 億美元的 "金色穹頂" 項目首期款。五角大樓的采購清單里,無人機和網絡戰裝備占比從 35% 漲到 60%,這些軍工巨頭的股價跟著飆升。
但新能源就慘了。法案規定 9 月 30 日后取消電動車 7500 美元的補貼,風能太陽能的稅收優惠砍掉 60%。特斯拉股價當天暴跌 8%,美國最大太陽能企業 First Solar 宣布暫停亞利桑那州的擴建計劃。而中國光伏組件占全球 80% 市場份額,寧德時代電池市占率 38%,美國自己砍補貼,反而讓中國企業拿了更多訂單。
社會福利也被大幅削減。食品券計劃預算砍 12%,4000 萬低收入家庭受影響;醫療補助覆蓋人數減少 230 萬。但制藥巨頭輝瑞的股價卻逆勢上漲 3%,因為砍了醫保,老百姓買藥得花更多錢,藥企反而賺得更多。
教育方面,聯邦學生貸款上限下調 30%,私營貸款機構 SoFi 的股價漲了 15%。常春藤名校的捐贈基金稅率從 1.4% 漲到 8%,哈佛每年得損失 12 億美元,而普通學生貸款更難,只能去找私人機構高息貸款。
基建方面更是畫餅。125 億美元用于空中交通管制改革,但這只夠全美機場現代化所需資金的十分之一。地產開發商雖然拿到稅收優惠延期,但經濟適用房建設目標縮水 40%,窮人住房更難了。
特朗普為啥要推這個法案?背后全是政治算計
特朗普這么干,本質上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根基。
首先是能源金主的支持。得州石油商在 2024 年大選中給共和黨捐了 23 億美元,法案里的油氣優惠就是直接回報。埃克森美孚計劃把二疊紀盆地的產量提高三倍,預計 2028 年特朗普競選時能貢獻 5 億美元政治獻金。
其次是軍工復合體的選票。1500 億美元軍費能創造 28 萬個就業崗位,其中 70% 分布在共和黨控制的 "鐵銹地帶"。俄亥俄州代頓市洛克希德工廠擴建,一下子帶來 1.2 萬個高薪崗位,這些工人自然會把選票投給共和黨。
還有富人的稅改紅利。年收入超 500 萬美元的家庭,稅率從 37% 降到 32%,每年減稅 870 億美元。這些富豪不僅是共和黨的主要捐款來源,還通過控制媒體幫特朗普說話。
中期選舉的布局也很明顯。法案砍福利、擴大私人貸款,就是想把選民分成 "受益者" 和 "受害者"。共和黨策略師自己都說:"我們要讓中產階級覺得,他們的減稅錢被窮人搶走了。" 這種挑撥在佐治亞、佛羅里達等搖擺州已經開始奏效。
最關鍵的是,特朗普團隊有個錯誤的能源霸權幻覺。他們以為靠補貼能讓美國原油產量突破 1400 萬桶 / 日,但國際能源署早就警告,全球石油需求已經到頂,過度增產只會導致油價暴跌,到時候美國油企自己先撐不住。
美國自廢武功,中國迎來戰略機遇
這個法案對中國來說,簡直是天上掉餡餅。
首先是新能源領域,中美差距越拉越大。中國光伏組件占全球 80%,寧德時代電池市占率 38%。美國砍補貼后,隆基綠能的歐洲訂單激增 40%,比亞迪在墨西哥的工廠產能翻倍。國際能源署預測,到 2030 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將占全球 55%,美國份額跌破 15%。
AI 領域中國的能源成本優勢更明顯。訓練一個 GPT-5 級別的模型需要 1.2 億度電,中國電價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deepseek的訓練成本比 OpenAI 低 60%,美國科技巨頭已經開始把 AI 算力中心搬到中國新疆,用當地的低價綠電。
產業鏈重構也給中國機會。美國把芯片制造稅收抵免從 25% 提到 35%,但中芯國際通過技術授權加合資的模式,已經在得州建 14nm 晶圓廠。法案要求芯片企業 "去中國化",反而逼得高通、英偉達加大在華研發投入,怕失去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
全球能源定價權也在向中國轉移。中國通過 "一帶一路" 在東南亞、中東建了 12 個海外能源基地,沙特阿美和中國石化的協議里,30% 原油用人民幣結算。美國頁巖油企業為了搶市場,不得不接受中國買家 "價格折扣 + 人民幣結算" 的條件,石油美元的根基開始動搖。
技術標準輸出更是窗口。中國的特高壓輸電標準被巴西、印度采用,比亞迪的電動車充電標準在東南亞市場占 65%。美國砍新能源補貼后,歐盟加速和中國在氫能、儲能領域的標準合作,中國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大。
霸權黃昏的老毛病,美國又犯了
特朗普的這個法案,其實暴露了帝國衰落期的典型癥狀。
首先是戰略短視。為了短期政治利益,把資源砸進化石能源和軍工這些夕陽產業,錯過新能源革命。這就像 19 世紀英國堅持造帆船海軍,20 世紀蘇聯沉迷重工業一樣,都是用過去的邏輯應對未來的挑戰。
然后是制度性腐敗。法案里 73% 的減稅紅利流向 1% 的超級富豪,40% 的軍費進了軍工復合體腰包。這種 "權貴資本主義" 正在掏空美國社會,中產階級實際收入連續 5 年下降,社會撕裂越來越嚴重。
盟友也開始離心。歐盟對美國新能源政策表示 "嚴重關切",德國大眾把電動車研發中心搬到合肥。中東產油國開始和中國簽 "能源 - 基建" 捆綁協議,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加速流失。
科技脫鉤更是反噬自己。美國對華芯片禁令讓英偉達季度利潤暴跌 22%,但中芯國際 14nm 良率突破 90%。這種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的做法,反而加速了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自主化。
債務陷阱也越來越深。法案讓美國未來 10 年赤字增加 3.3 萬億美元,國債規模突破 50 萬億美元。中國持有的美債從 1.1 萬億降到 8500 億,轉而增持黃金和歐元資產,加速推動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
當特朗普在白宮簽署法案時,他可能沒意識到,這個被共和黨吹成 "經濟強心針" 的政策,其實是送給中國的地緣大禮。美國在新能源、AI 這些決定未來的領域自廢武功,正好給中國騰出了超越的空間。
《紐約時報》說得很直白:"這不是讓美國變大變美的法案,而是幫中國變強變美的法案。" 在這場國運競賽中,中國靠戰略定力和制度優勢穩步前進,而美國卻沿著歷史周期律的老路,一步步滑向霸權黃昏。有時候,對手的錯誤就是自己的機會,而美國正在用實際行動,給這句話做最好的注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