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全紅嬋退賽的討論,近日在網絡上持續(xù)升溫。
很多人擔憂,錯過世錦賽意味著她將失去競技生涯的重要機會。
正當爭議愈演愈烈之際,央視公開發(fā)文高度評價,康輝也在節(jié)目中給予支持,這一次,全紅嬋得到了強有力的“后盾”!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成長之路
時間飛逝,備受關注的新加坡游泳世錦賽即將拉開帷幕。
但全紅嬋卻因傷再次選擇退出比賽。
事實上,在此之前,關于她退賽的消息早已在社交平臺上廣泛傳播。
這并非她首次因傷缺席重大賽事,早在冠軍賽階段,她就因舊傷復發(fā)未能參賽。
消息一經傳出,不少網友紛紛質疑:“她狀態(tài)下滑了,身材也變了。”
然而回望五年前東京奧運會上那個“一跳成名”的小女孩。
她以近乎完美的表現(xiàn)征服了觀眾,被贊譽為“黑馬選手”。
作為一名從未參加過正式大型賽事的新人,她在五個動作中完成了三次滿分,總分高達466.2分,這一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隨后的巴黎奧運會,她再次展現(xiàn)實力,贏得廣泛關注。
她成為中國奧運歷史上最年輕的“三金王”,用四年時間證明自己并非曇花一現(xiàn)。
面對媒體采訪時,她堅定地表示:“無論對手是誰,我都要盡力完成好每一跳?!?/p>
她始終銘記自己的初心。
但現(xiàn)實往往比想象更艱難,女子跳水運動員普遍面臨“二次發(fā)育”的挑戰(zhàn)。
三年間身高增長7厘米,體重增加7公斤,對普通人來說是自然的成長過程。
但對于跳水運動員而言,這無疑是一大考驗,不僅影響技術動作的穩(wěn)定性,還需要重新建立肌肉記憶。
訓練場上,她帶著繃帶咬牙堅持,每一個動作背后都藏著常人難以體會的痛苦。
今年4月13日,在加拿大溫莎站跳水決賽中,全紅嬋再次無緣金牌。
巨大的心理壓力讓她不得不進入調整期,這種挫折對于任何運動員而言都是沉重打擊。
甚至有網友翻出李寧合影中的站位細節(jié),認為她因未奪冠而遭到冷落。
權威支持與民間溫暖
5月8日,人民日報發(fā)布微博: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堅持你所熱愛的,追逐你所相信的”。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是專門為全紅嬋加油打氣。
緊接著,新華社也推出中國隊為高考生助威的主題海報,配文寫道:
“堅定信心,持續(xù)拼搏,終將抵達夢想的彼岸!”
并將全紅嬋列入文案之中,為粉絲們送上一顆定心丸。
官方發(fā)聲后,外界聲音逐漸平息。
然而當她宣布退出新加坡世錦賽時,輿論又掀起波瀾,有人將其視為“失敗者”。
盡管隊伍已公開說明退賽原因,仍有不少網民發(fā)表諷刺言論。
“現(xiàn)在退賽也好,至少不丟臉”、“不參賽才是明智之舉”。
無論她的一舉一動如何,總有刺耳的聲音緊追不放。
關鍵時刻,權威力量再度挺身而出,央視在此期間發(fā)文力挺。
將她與張桂梅、王亞平等杰出女性并列,彰顯女性堅韌力量。
對于全紅嬋,央視給予了極高評價:“全滿分”升起“中國紅”。
短短幾個字,飽含贊賞與鼓勵。
有央視這樣的平臺為其發(fā)聲,誰還能輕易質疑呢?
知名主持人康輝也在節(jié)目中多次提到她。
談及她在東京奧運會的表現(xiàn)時,他感慨道:“何止驚艷,幾乎完美無瑕?!?/p>
并在節(jié)目中頻頻豎起大拇指,稱其展現(xiàn)了“中國青年一代的精神風貌”。
在這個特殊時期,央視將她視為“優(yōu)秀女性代表”。
不僅是對她個人的支持,更是對年輕運動員群體的一種保護。
主持人董倩在采訪后也深感震撼,稱全紅嬋的內心遠比想象中強大。
她在節(jié)目中問全紅嬋:“每天高強度訓練,會不會覺得累?”
全紅嬋的回答令董倩連連贊嘆。
她說:“其實大家都不容易,學生每天早起晚歸學習,還要應對各種考試,跟我有什么區(qū)別呢?”
這句話沒有抱怨,沒有矯情,只有發(fā)自內心的謙遜與理解。
她始終保持平常心態(tài),告訴大家她只是一個普通人。
在養(yǎng)傷期間,全紅嬋選擇回到家鄉(xiāng)陪伴家人。
回家后的她精神狀態(tài)明顯好轉。
剛到家打車時,一位司機認出她是全紅嬋,激動得不敢相信。
或許是趕時間,全紅嬋請求司機開快些,隨后又擔心安全問題,連忙補充說不用太著急。
司機隨即回應:“放心吧,我會確保你的安全,因為你可是國寶級人物?!?/p>
聽到這話,她并沒有自滿,而是真誠回應:“我們都一樣”,這份謙和讓人倍感溫暖。
調整心態(tài)與美好未來
最近南方多雷雨天氣,全紅嬋在社交平臺分享了幾張烏云密布的照片。
狂風暴雨前的陰沉氛圍讓人心情壓抑。
不少網友留言提醒她注意安全,盡快回家。
但也有很多人鼓勵她:風雨過后總會迎來彩虹。
似乎為了回應粉絲的關心,全紅嬋又更新了一條動態(tài),配上
“關關難過關關過”的背景音樂,傳遞出滿滿正能量。
這場輿論風波也引發(fā)社會反思。
在這個時代,我們對運動員的要求往往過于苛刻。
他們不僅要承受身體上的傷痛,還需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
運動員值得被尊重和理解,他們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情感和脆弱。
與其揪住缺點不放,不如多看看他們背后的汗水與努力。
每一次精彩動作的背后,都是無數(shù)次重復訓練的結果。
每一次受傷,都可能成為職業(yè)生涯的轉折點。
隊伍安排全紅嬋休整調養(yǎng),是一項具有前瞻性的決定,有助于她的長遠發(fā)展。
從14歲的青澀少女成長為奧運冠軍,全紅嬋的經歷有高光也有低谷。
這也正是她最真實、最動人的一面。理解她的不易,比單純欣賞成績更有意義。
雖然有關她的非議不斷,但如今連央視都出面發(fā)聲,想必那些質疑聲也無法掀起太大波瀾。
她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喜歡她的也不只是獲得金牌的那一刻。
即便她連續(xù)退賽,但在許多人眼中依然是“國寶級”運動員。
希望經歷這些磨礪之后,她能變得更加堅強。
相信康復后的她,在十五運會上一定能再創(chuàng)輝煌。
結語
歸根結底,全紅嬋用自己的經歷詮釋了一個簡單卻深刻的道理:堅持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無論外界如何評價,無論遇到多少困難,只要堅守本心,就能贏得尊重。真正的強者不怕風雨考驗,歷經磨難依然堅韌不拔,這才是最珍貴的品質。有央視和廣大粉絲作為堅強后盾,愿她一切順利,早日重返賽場。
參考文獻:1.百度百科-全紅嬋——個人信息頁2.新華網-2021-08-23——《水花的精靈——奧運跳水冠軍全紅嬋的成長故事》3.廣州日報-2024-08-07——《戰(zhàn)勝了自己!奪金后,全紅嬋哭了》4.環(huán)球網-2025-07-04——《全紅嬋缺席新加坡世錦賽,此前因腳腕舊傷復發(fā)退出冠軍賽,仍在康復治療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