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老宅子有半人高的紅木立柜,也有巴掌大的酸枝小案幾,這些明清時期的老家具藏著歲月的味道,可真到要處理的時候,不少北京人犯了難:找不著懂行的,怕好東西被賤賣;東西太大搬不動,尺寸小了又沒人愿意跑一趟。其實不用愁,北京豐寶齋專收這些老物件,不管多大個兒,常年上門收購,街坊們都說靠譜。
住在南鑼鼓巷的周大爺家就有件稀罕物 —— 一個明末清初的黃花梨小方凳,也就兩尺見方,凳面的木紋像水波一樣流轉。這是他年輕時在潘家園淘來的,如今孫子要把老房子改成民宿,嫌這小凳子礙事,周大爺舍不得扔,四處打聽收老家具的。之前問過一個商家,聽說是這么個小物件,直接說 “不值當跑一趟”,讓他自己送過去,周大爺氣得直搖頭。
后來聽老街坊說豐寶齋不錯,收老家具不論大小。周大爺抱著試試的心態打了電話,接電話的師傅挺實在:“大爺您甭管東西大小,只要是老的,我們都上門看。” 轉天上午,師傅騎著輛帶小斗的電動車就來了,隨身帶著個放大鏡,蹲在地上看了半天,還掏出卷尺量了量尺寸。“您這凳子是正經海南黃花梨的,您看這‘鬼臉’紋多清楚,榫卯嚴絲合縫,小是小,年份在這兒呢。” 師傅一邊說,一邊給周大爺講這凳子的工藝,聽得周大爺心里美滋滋的。
最后給的價格,比周大爺預想的高出不少。師傅當場從包里掏出個布袋子,小心翼翼地把小凳子裹好放進斗里,說:“您放心,這玩意兒嬌貴,我騎車慢點兒,保證磕不著。” 周大爺看著師傅小心的樣子,心里的石頭落了地:“就沖這份仔細,以后有東西還找你們。”
不光是小件,大家伙兒豐寶齋也照樣上門。東四的老孫家有個清代的紫檀大衣柜,高兩米多,寬快到三米,雕著 “麒麟送子” 的紋樣,光是門板就有幾十斤重。之前聯系過搬家公司,說抬這柜子得拆門框,老孫心疼柜子,一直沒舍得動。豐寶齋的師傅來看了,帶了四個壯小伙,還特意準備了寬布帶和滾輪小推車。“孫大哥您別怕,我們專收大家伙兒,有法子運。” 師傅們先把衣柜里的隔板拆下來,用布帶把柜體捆牢,幾個人喊著號子慢慢挪到推車上,順著樓道的斜坡往下滑,愣是沒蹭掉墻皮,也沒磕著柜子的邊角。
收完柜子算賬時,老孫說:“你們這一趟夠折騰的,這么大的東西,不少商家都嫌麻煩。” 師傅笑著說:“您這柜子是好東西,我們收老家具就圖個緣分,大小都一樣上心。” 當場點了現金,還幫老孫把拆下來的零件收拾得整整齊齊。
豐寶齋收明清老家具可有年頭了,師傅們眼睛毒著呢。甭管是酸枝木的梳妝臺、楠木的書箱,還是櫸木的臉盆架、雞翅木的小茶幾,哪怕是缺了條腿的椅子、斷了扶手的桌子,只要是明清的老物件,他們都樂意收。去年住在石景山的趙阿姨家有個明代的核桃木炕桌,桌面裂了道縫,腿也有點歪,豐寶齋的師傅看了說:“這桌子料真,修修還能復原,我們收。”
現在不少人家里的老家具堆在儲藏室落灰,有的是祖傳的,有的是早年收藏的,想處理又怕遇著不靠譜的。豐寶齋常年上門,不用您費心搬運,大小物件都當寶貝待。就像住在琉璃廠的老藏家王先生說的:“這些老家具跟了咱這么多年,就想找個懂行的接手,豐寶齋的師傅懂貨、實在,把東西交給他們,放心。”
家里有明清老家具想處理的,甭管多大尺寸,都能找北京豐寶齋。一個電話,師傅上門看看,合適就拉走,不合適也不白跑。讓這些藏著故事的老物件,能在懂它的人手里接著發光,多好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