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比賽非常多,各種各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學校本來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主要還是讓學生學習,以應對考試的檢驗。但教育部門似乎并不會專注于此,而是要學生定期參加一些活動,活動的種類繁多,花樣頻出,說是要讓學生全面發展,卻總是流于形式。按理說,學校的大多數時間都應該讓學生學習,而不應該參加其他的活動,可是教育設計者似乎并不是這樣想的,而是要讓學生全面發展。考試的時候主要考察智力,雖然也考體育,但體育占的分值并不多,至于音樂和美術,只有上特招學校的學生才會考,普通的學生根本不考。在考試的指揮棒下,教育變得功利化。老師只講考試考的內容,不講考試不考的內容。但學校的比賽不考,為什么堂而皇之地進行?因為推動比賽的是教育部門,是上級對下級的推動,或者說是權力的作用。學校方面并不能對抗教育部門的指令,而是要根據教育部門發布的比賽章程,認真組織比賽。其實比賽的目的在于選拔各方面的人才,當然大多數學生都成了陪跑的,根本不是人才,只是熱火朝天地參加比賽,有一定的興趣,卻沒有訓練多少能力。可是,上級教育部門并不管這些,該舉辦什么活動就舉辦什么活動,而且很多活動每年都有,一到某一個月份就一定會出現,學校會組織學生參加。似乎學生一代一代跟著走,每年的學校比賽總是一次一次來,好像讓每一屆的學生都接受鍛煉,其實只是走形式罷了。
從經濟方面來看,組織學校活動的上級部門一定賺錢,不賺錢就不會組織各種活動。起碼組織活動的人吃了回扣,通過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花費教育經費,花費越多,他們吃的回扣就越多,簡直可以賺得盆滿缽滿。各級教育部門都有活動可以組織,因為他們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倘若一個部門組織活動賺了錢,別的部門就要效仿,有錢誰不賺呀?教育經費就是讓主管的官員花費呢,倘若一年的教育經費花費不了多少,第二年財政局就會撥少一點教育經費。如此一來,主管教育經費的人員就要大花特花,不是搞基建,就是組織各種活動,還要組織老師們外出學習,組織外出學習的老師回來給大家傳授經驗,其實毫無必要。這樣的活動往往勞民傷財,花的是教育經費,調動的是老師和學生,而老師和學生卻沒有得到一點好處,只是被耍著玩,而花錢的教育部門的官員卻吃了回扣,賺得盆滿缽滿。每一種學校組織的活動都沒有財政局的審核,沒有經過其他部門的檢驗,甚至組織籃球賽都沒有給學生上保險。尤其是學校級別的籃球賽,只是讓學生憑借一腔熱情上,還要鼓舞他們團結,為班集體爭光。學生們貢獻了力氣,只是喜歡籃球了,并不一定獲得名次,更不會獲得任何好處。獲得名次的學生很可能獲得獎狀或獎品,而買獎狀或獎品的仍然是學校主管財務的人員,仍然在購買的過程中吃了回扣。
學校活動組織得越多,主管活動的人員吃的回扣就越多。每年組織的活動大同小異,每年主管活動的教育部門官員吃的回扣也大同小異,甚至有連年遞增的趨勢。因為配合“雙減”政策,和學習無關的活動逐漸增多了。有籃球比賽,有足球比賽,有冰壺比賽,有跳繩比賽,有書法比賽,有朗誦比賽,有小品比賽,有合唱比賽,有畫畫比賽,有科技發明創造比賽,有法制宣講比賽,有安全藝術作品創作比賽等等。各種比賽層出不窮,學校方面只是把比賽項目安排到各個班級,讓班級有特長的學生來參加,卻不是所有學生都參加。如此一來,各種比賽只是有部分學生參加了,卻不是全體,怎么能說培養全體學生的興趣愛好呢?各種比賽出現以后,會擾亂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起碼會讓一部分報名的學生耽誤正常上課,甚至成績因此而一蹶不振。并不是說他們憑借興趣參加了一些課外活動,就一定會耽誤學習,而是他們耽誤了學習時間,倘若補不回來,那么學習肯定受影響。很多學校對上級發布的活動任務疲于應付,總是臨時抱佛腳,卻不會搞長遠規劃,也并不能發現所謂的人才。
上級發布的活動任務會成為一些學校的負擔。尤其是農村中小學,學生沒有像城市的學生那樣從小學音樂,學美術,進各種興趣班,而是從小就在村里玩兒,即便周六周日也不經常寫作業,成績不是特別好。倘若他們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就覺得很有興趣,卻不是那方面的人才,耽誤的學習時間很多,根本補不上去。事實上,農村中小學每年都要應對很多和學習無關的活動,要組織一些學生來參加,卻并沒有發現所謂的人才。在活動中脫穎而出的大多都是城市里的學生,農村的學生只是“陪跑”。教育部門并不會深入農村中小學,不會調查上級發布了多少任務,也不會調查學校組織了多少活動。上級部門就像網絡平臺的一些工作人員一樣,總是緊盯著網上的一些數據,要學校報送參加活動的人名單,要學校現場錄制活動視頻,還要學校完善相關檔案,就算是學校開展了這項工作,納入學校的量化評比體系。這樣可以讓上級省去很多實地考察的煩惱,甚至學校組織的絕大多數活動上級都沒有到場視察,只是看照片和視頻,看文字稿件,就算是審核通過了。其實這些東西都可以造假,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根本沒有時間去組織那么多的活動,就用擺拍的方式造假,糊弄上級,最終得以通過。
不能擺拍的就直接組織活動,而且要發獎,以此鼓勵學生們參與。但這樣的活動組織再多,也不可能讓成績差的學生變成成績好的學生,而中考和高考都不考這樣的活動。看來學校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還是主管官員算了一筆經濟賬,吃回扣太多,學校也能吃一點回扣,而參與活動的學生或老師卻分文未收,只是被利用了。以此來看社會上其他的活動,似乎都是這個套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