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瘋傳江西瑞昌第一中學“老師因學生未報清北解散群聊”。
因學生未按老師學校要求,填報清北,一名老師在微信群中破防。
怒斥這幾位學霸“以自我為中心”“完全以一己之心填報熱門專業”,認為其是“教育的失敗”,“將以失望解散”該清北團隊合作微信群。
事情被曝光后,網友們都炸了,沒聽過報志愿還能道德綁架的。
知道的是在這上學,不知道以為賣給學校了呢。
隨著事件發酵,網友討伐聲不斷,7月7日21時許,瑞昌市第一中學對此發布情況說明。
其實網上很多人特能理解老師的憤怒。辛辛苦苦培養了三年,眼看著要出成績了,學生卻“背叛”了你的期待。
那種感覺就像精心照料的花朵突然決定不開花一樣。
但真實情況好像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復雜。
據行業相關人士透露,這三位沒有報考清北的學子,無異于斷了這位老師的財路。
絕大部分學校,會以考上清北人數,作為教師個人經濟激勵的考核標準。
如每推薦一名學生考入清北,班主任可獲得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獎金。這種將教育成果與金錢掛鉤的機制,使志愿填報異化為“利益博弈”。
學校方面,大家都知道,每年媒體宣傳也會以哪個學校考取的清北人數多,來評價學校的優劣,進一步影響學校生源和名譽。
瑞昌一中作為江西省重點中學,其清北錄取數會直接影響生源質量和政府資源傾斜。
學校為維護“名校孵化器”的光環,往往將學生視為“政績工具”,要求教師全力促成清北錄取。
獎勵倒是其次,主要是清北的光環太耀眼,即使是老師,也是與有榮焉。
要是自己手上有一個幾個清北,那走路都帶風,校長見了你都不敢擺自己領導架子,什么集體榮譽,職稱評定,都不得緊著你。
一代名師就此誕生,縣里市里那些頭頭腦腦,也都要把自己子女往你班里塞,求你費心,以后你也跟差班無緣了,就只讓你教好班,好班產出了一批又一批上名校的學生,而他們共同點都是你的學生,那感覺真的,妙不可言。
誰能拒絕這種名利的誘惑?老師也是人啊。
那么問題來了,學校在此事引發爭議后光速切割,把一切問題都歸咎于涉事老師,合理嗎,合適嗎?
但在當下,個體就業這么困難,學生更關注好專業其實非常正常。清北出來的,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顯然這已經不可能了。
瑞昌一中三名學生放棄清北,選擇復旦計算機、上交人工智能等專業,正是基于對自身發展的理性判斷。
填志愿這事兒,本該是學生和家長冷靜分析做出的決定。可有些學校非得搞個“清北群”給學生造壓力,這不是添亂嗎?
那位解散群聊的老師,可能到現在還覺得自己委屈呢。覺得學生不懂事,家長不理解,辛苦白費了。
可他有沒有想過,教育的本質是什么?
現在全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和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像這位老師代表的群體)堅守的那一套評判對錯的標準完全不同了。
老師憤而解散群、發長文,正是因為他那套體系里,“上清北”就是唯一的、不可置疑的“對”。
但社會怎么看呢?在今天這個時代,還死抱著“上清北才是唯一出路”的觀念,簡直太落后、太腐朽了!
社會觀念不改,好大學等于好前途的迷思不破,這樣的事還會繼續發生。
教育部最近又發通知要調整激勵機制,但具體怎么改還不清楚。我只希望能讓老師們把注意力從分數回到人身上。
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路,而不是適合老師錢包的路。
說到這兒,我得插一句。其實當時那位老師如果換個角度想,學生能理性分析自己的情況做出選擇,這不也是教育的成功嗎?
可惜啊,他被利益蒙了眼。
孩子們值得更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