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黃蛋白原( Vitellogenin, VIT )是載脂蛋白卵黃蛋白的前體,廣泛存在于卵生動物中。 VIT 在體細胞中合成,經體液循環系統運輸至生殖系統,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在人類中,其同源蛋白 apoB-100 ( apolipoprotein B-100 )是組裝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 LDL )和極低密度脂蛋白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 VLDL) 的骨架蛋白,負責將肝臟合成的脂類通過血液轉運至全身。 ApoB-100 功能異常與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肝等疾病密切相關。因此,深入理解 VIT 的分泌機制不僅有助于揭示秀麗隱桿線蟲( Caenorhabditis elegans )母體與子代間的資源分配策略,也能為哺乳動物脂蛋白分泌機制提供理論參考。盡管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已發現,線蟲的腸道合成 VIT 并將其分泌到假體腔中,但腸道分泌 VIT 的具體途徑未被完全闡明。
近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 / 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董夢秋團隊在Life Metabolism期刊發表題為RME-1-associated recycling endosomes participate in vitellogenin secretion in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研究論文。
論文發現,VIT的分泌不僅依賴經典分泌途徑,還依賴循環內體( recycling endosome , RE )。VIT在腸道的粗面內質網( rough ER )中合成,后被轉運至高爾基體( Golgi apparatus ),經高爾基體網絡( trans-Golgi network, TGN )運出。從這里運出的滿載 VIT 的膜泡一部分直接被發往腸道細胞基底側,與那里的質膜融合后將 VIT 卸貨到假體腔中,另一部分則被發往循環內體,然后再分泌到假體腔中。本研究還發現循環內體的標志性功能蛋白 RME-1 緊鄰卵黃蛋白原膜泡( VIT-containing Vesicle, VV ),此分布模式依賴于內吞循環途徑中 RME-1 上游調控因子 RAB-10 。 RAB-10 還介導 VV 從腸頂端向基底側的定向運輸。本研究揭示了循環內體既參與新合成 VIT 的分泌,又參與內吞來源的卵黃蛋白的重新分泌,即將腸道細胞從假體腔中回收來的卵黃蛋白再送回假體腔( Fi g. 1 )。類似機制在 apoB-100 相關研究中未見報道,或可為研究哺乳動物載脂蛋白的分泌途徑提供思路。
Figure 1.Graphic summary: both the conventional secretion pathway and REs are required for VIT secretion in C. elegans intestine.
研究人員對 79 個囊泡運輸相關的基因進行 RNAi 篩選,發現單一地敲低其中 35 個基因會導致 VIT-2::GFP 在 線蟲 腸道中積累。根據這些基因的功能,作者推測經典分泌途徑與循環內體共同調節 VIT 的分泌。免疫電鏡實驗驗證了 VIT 在腸道細胞粗面內質網中合成,其輸出依賴于內質網出口位點( ER exit site )蛋白(包括 SFT-4 , SEC-13 , SEC-23 和 TNGL-1 等)的表達;隨后 COPII 囊泡將 VIT 轉運至高爾基體中。敲降高爾基體內部轉運相關基因會導致 VIT-2::GFP 在腸道細胞中積累。 VIT 出 TGN 后被包裹在分泌囊泡中,分泌囊泡通過外泌體復合物與質膜融合完成分泌。這些結果說明經典分泌途徑介導 VIT 的分泌( Fig. 2 )。
Figure 2. Silencing genes involved in the conventional secretion pathway led to VIT-2::GFP accumulation in the intestine.
研究者還發現敲降 rab-10 (促進早期內體成熟為循環內體)、 rme-1 (促進循環內體形成管狀結構,介導內吞物轉運至細胞膜)等調控腸道基底側內吞循環相關的基因會導致 VIT-2::GFP 在腸道中積累。此外,敲降參與 TGN 到循環內體運輸的相關基因(如 chc-1 、 smap-1 、 apt-9 )同樣使 VIT-2::GFP 在腸道中積累。這些結果表明循環內體也參與 VIT 的分泌( Fig. 3 )。
Figure 3. Disruption of recycling endosome-related genes led to VIT-2::GFP accumulation in the intestine.
為進一步驗證循環內體在 VIT 分泌中的作用,研究者敲降了 rme-1 ,發現線蟲腸道內出現大量膨大的循環內體,其中既有彌散的低亮度 VIT-2::GFP 信號,也有聚集成液滴狀的高亮度 VIT-2::GFP 信號。免疫電鏡證實,這些循環內體具有單層生物膜(磷脂雙分子層),而內部的 VIT 液滴無膜包裹。膨大循環內體中的液滴狀結構能夠被靶向 VIT-1/2 的膠體金顆粒標記,其標記密度與 VV 內含物的標記密度無顯著差異( Fig. 4 )。進一步實驗表明,同時敲降 rme-1 和內吞相關基因(如 dyn-1 、 rab-5 、 dlc-1 等)可顯著減少含有 VIT-2::GFP 的膨大循環內體的個數,說明循環內體中的 VIT 至少部分來源于假體腔中的卵黃蛋白。此外,在敲降 rme-1 的同時再敲降參與 ERES 組裝的基因或參與從 TGN 到循環內體轉運相關的基因,也可顯著減少含有 VIT-2::GFP 的膨大循環內體的個數,說明至少有一部分新合成的 VIT 被運送到循環內體中。
研究還發現, RME-1::RFP 定位于 VIT-2::GFP 標記的卵黃蛋白原膜泡( VV )外圍。每個 VV 至少與一個 RME-1::RFP 熒光點毗鄰,反之每一個 RME-1::RFP 熒光點至少毗鄰一個 VV 。鑒于 RME-1 是循環內體的標志蛋白,此結果暗示著 VV 與循環內體緊密地定位。此外,內吞循環途徑中 RME-1 上游調節因子 RAB-10 缺失會使腸道內的 VV 數目顯著增加,且更多的 VV 和 VIT-2::GFP 分布在腸道頂端一側,表明 RAB-10 促進 VV 從腸道頂端向基底側運輸。值得注意的是, RAB-10 缺失會破壞 RME-1 在 VV 外圍的定位,并逆轉 RME-1::RFP 和 VV 在腸道的極性分布,證實 RAB-10 是 RME-1 定位及功能發揮的必要條件。
最后,本研究通過組織特異性 RNAi 實驗證實,線蟲腸道中 VIT-2::GFP 的積累表型由腸道細胞自主性調控。共聚焦實驗顯示,生殖腺特異性 RNAi 經典分泌途徑或內吞循環相關基因雖會導致假體腔卵黃蛋白積累,但未引起 VIT-2::GFP 積累在腸道中的表型;而腸道特異性 RNAi 同樣的基因則可重現 VIT-2::GFP 在腸道中積累的表型。該結果排除了假體腔卵黃蛋白積累對腸道 VIT 積累表型的間接影響。
總之,這項工作系統闡述了線蟲腸道分泌VIT的機制,揭示了經典分泌途徑和循環內體協同調控VIT的分泌,或可為探索哺乳動物脂蛋白(尤其是apoB-100)的分泌途徑提供線索。
https://academic.oup.com/lifemeta/advance-article/doi/10.1093/lifemeta/loaf026/8177094
制版人:十一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學術合作組織
(*排名不分先后)
戰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轉載須知
【非原創文章】本文著作權歸文章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作者的允許禁止轉載,作者擁有所有法定權利,違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