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媒體記者 藍明豐 通訊員 林耀源
日前,福建省發布2024年度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報告,龍巖市綜合評分排名全省第二名,連續三年穩居第一梯隊,這份涵蓋7大環境指標、66項細分維度的報告,抽樣調查了263家本地企業,為龍巖營商環境寫下生動注腳。
而在評估指標的背后,一組更鮮活的數字正在車間廠房流轉:今年上半年,市工信系統通過“政企直通車”100%辦結企業訴求320件;掛鉤干部走訪企業4729人次,解決困難1665個。2025年“龍巖企業日”前夕,市工信局的服務月活動已先行啟動,84場主題活動覆蓋3330家企業。這些發生在企業的常態化服務,恰是“龍巖企業日”設立11年來,向全天候服務生態升級升維的縮影。
從“節點式”到“全周期”
當多數城市將企業服務聚焦于政策發布日、銀企簽約周等節點,龍巖選擇把企業日的基因植入日常肌理:
政策供給精準有力,“政策云配”系統全年運轉,動態拆解491條惠企政策。2024年通過該系統精準推送685條資訊,企業閱讀量達5.6萬次;2025年上半年新增拆解政策36條,讓高新技術認定、節能降碳等新規直達700余家企業。掛鉤干部化身“移動政策庫”,僅2024年就發布惠企資訊2570條,71萬次閱讀見證政策傳遞的“毛細血管”暢通。
問題響應高效有序,“553”工作機制讓掛鉤干部常年奔走在服務一線。市領導帶頭進廠房、看工地,2024年現場解決難題超100個;市自然資源局創新“用地一件事”集成服務,市人社局為82名民企人才破格評定職稱。在2025年新春大走訪中,5個需跨市協調的難題被列入市領導督辦清單——從上級指標爭取到粘土采礦權出讓,硬骨頭正在專班推進中化解。
從“單點突破”到“系統賦能”
企業日設立的初心是破解民營經濟痛點,而今這張服務網已織就全年無休的資源矩陣。武平縣干部正月未過便帶領7家新顯企業赴泉州拓市場;上杭縣協調蘇閩兩地完成三氯化磷產能轉移;“四鏈融合”供需對接活動四季滾動舉辦,2025年上半年簽約金額超43億元。
暖心服務助企紓困解難。春節“春風行動”招聘會、畢業季“優企進?!睂m椥袆?、常態化專精特新專場招聘——人力資源服務貫穿全年。2024年,271場招聘達成就業意向3.26萬人;2025年,僅上半年就解決用工超3200人,聯辦19期技能培訓覆蓋1280人。龍工集團節后復工時,掛鉤干部已帶著用工清單蹲點協調。
制造業貸款余額546.09億元、比增19.55%的亮眼數據背后,是季度產融對接會的持續輸血,2024年15場對接會簽約130億元,2025年上半年又新增專精特新貸款10.9億元。當阿賽特汽車面臨資金到期需轉貸時,市發改、財政、銀行聯席協調機制即刻啟動,成功轉貸。
從“解近渴”到“育沃土”
去年我市入選國家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15場數字化賦能活動貫穿今年上半年;武平縣每季度舉辦新顯產業大腦建設交流會;上杭縣紫金礦業的綠色供應鏈突破,正是源于掛鉤干部三年持續推送政策、對接技改資源。
針對企業反映的惠企資金兌現滯緩,我市在2025進一步優化惠企資金撥付程序,選取部分惠企政策作試點,推行涉企資金直撥企業。1.5倍人才補助、降低技改貼息門檻等新規,讓227家專精特新企業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斑^去等政策,現在政策追著企業跑?!狈贫餍虏呢撠熑嗽讷@得福建省第二批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時感慨。
企業日設立11年來的顯著收效是將企業的“應急式求助”轉化為“持續性成長”。針對創新型-專精特新-“小巨人”梯度培育種子庫企業,我市每季度開展進階培訓班、不定期的“一對一”診斷,讓全市專精特新企業數量躍居山區地市首位。2025年,新培育的32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中,超半數來自掛鉤干部日常發掘的“苗子”。
記者手記
從企業日設立至今,掛鉤干部的足跡從年走訪千次擴展到月服務千企,企業訴求從“生存型難題”轉向“發展型需求”。在閩西紅土地上,“7·8龍巖企業日”成為一種常態,成為一種狀態,已然升維成全天候的服務生態。那持續轉動的生產線、時刻在線的政企直通車、持續進行的要素對接會,彰顯出龍巖“企業需要時,服務永遠在場”的良好營商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