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立志大洋的德國海軍除了發展戰列艦、裝甲巡洋艦等大型軍艦外,對近海防御作戰的岸防鐵甲艦也很重視。當時德國海軍規劃了一款綜合性能很不錯的岸防鐵甲艦,該級艦雖然噸位不大,但配備有較強的火力和良好的裝甲防護,這便是“齊格弗里德”級(也有譯作“齊格飛”級)。其實這款戰艦挺適合同時期的北洋水師,比“平遠”號性價比還要高。
“齊格弗里德”級岸防鐵甲艦
“齊格弗里德”級岸防鐵甲艦主要性能:艦長79米,寬14.9米,吃水5.5米,主炮塔正面裝甲厚200毫米,指揮塔裝甲厚80~160毫米,舷側裝甲帶厚140~240毫米,甲板裝甲厚30~50毫米,標準排水量3500噸,艦員編制276人。動力為2臺三脹式往復蒸汽機,5750馬力,雙軸,航速15節,續航力1500海里/10節。配備3門240毫米/35倍徑主炮,3座單裝,兩座主炮塔在艦艏并列布置,另一座在船艉。6門88毫米/30倍徑射速炮,單裝,船舷兩側各3門。另有4門37毫米/30倍徑速射炮,4具356毫米魚雷發射管。
PS:“齊格弗里德”級的前四艘采用鋼面裝甲,后四艘則采用克虜伯公司研發的新型裝甲板,比哈維裝甲防御還要好,防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另外還安裝了防魚雷網,可以防范敵方魚雷艇攻擊。
通過基爾運河
“齊格弗里德”級配備3門240毫米/35倍徑主炮,這種主炮性能很不錯,最大射程有13000米,射速為2發/分鐘,比北洋水師“定遠”級鐵甲艦的305毫米/25倍徑主炮威力要大。用來對付甲午海戰中的日本聯合艦隊足夠了,沒有一艘日艦的防御能抵御其轟擊。并且自身防御也不錯,日艦的一堆152毫米、120毫米速射炮打不穿“齊格弗里德”級的舷側裝甲帶。至于日艦的大口徑主炮基本可以忽視,速射太低,像“松島”級防護巡洋艦的320毫米主炮,1小時才打一發,這能干什么?
“齊格弗里德”級的副炮也很不錯,別看口徑只有88毫米,最大射程有近7000米,射速為15發/分鐘。在投射量方面,該炮主要發射的是6.8公斤重的榴彈,每分鐘投射量是102公斤,是阿姆斯特朗120毫米/40倍徑速射炮的83%!阿姆斯特朗120毫米/40倍徑速射炮的射速為5~6發/分鐘,炮彈重20.4公斤,按6發計算就是122.4公斤。雖然阿姆斯特朗120毫米/40倍徑速射炮最大射程有9000米,但當時海戰交戰距離基本在3000~4000米,88毫米/30倍徑速射炮可以充分發揮火力。
“平遠”號岸防鐵甲艦
我們再看看北洋水師的“平遠”號岸防鐵甲艦。“平遠”號是清朝自制的一艘軍艦,標準排水量2100噸,主要配備1門260毫米/35倍徑主炮和2門150毫米副炮,該艦在黃海大戰中的表現很不錯,其260毫米主炮重創了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號。裝甲防護也可以,主炮臺圍壁厚203毫米,指揮塔裝甲厚127毫米,舷側裝甲帶厚127~203毫米,甲板裝甲厚51毫米。最大的缺點是航速太慢,最大航速只有10.5節。
從成本上看,“平遠”號總開支約為62萬兩白銀,包括建造費用、武器費用等,按噸位計算成本,每噸為295兩白銀。“齊格弗里德”級的總開支折算成白銀約為94萬兩,按噸位計算成本,每噸為268.6兩白銀。對比可以發現,其實建造“齊格弗里德”級更劃算!
加長版本
綜合火力、防御、航速和成本因素,其實“齊格弗里德”級更適合引入,難怪當初建造“平遠”號的時候李鴻章持反對意見。可以直接從德國訂購,也可以自制。從德國購買圖紙,以當時雙方巨額的軍事貿易看,拿到設計圖紙問題不大,具體建造的時候再請些德國工程師幫忙。3500噸級的船努力一下,以當時的國力還是能達成的,同時期的日本都可以造4000多噸的“松島”級,當時中日兩國造船能力相差并不大。
甲午海戰的時候,“齊格弗里德”級要比除“定遠”級以外的船作用大多了,4艘組成一隊就是硬骨頭,日本聯合艦隊一游想硬吃的話絕對傷亡慘重。如果與“定遠”級組成一隊,大概率先重創日本聯合艦隊本隊,然后再去對付日本聯合艦隊一游、支援“致遠”號等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