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晶 明天出版社文藝編輯部主任
本文約3300字,預計6.6分鐘閱讀完畢
商務君按:6年等來“茅獎”作家的一部兒童文學作品,編輯是如何做到“不拋棄、不放棄”的?作品成功入選“百班千人”暑期六年級閱讀推薦書目,背后凝結了編創團隊怎樣的心血和付出?
初識楊志軍老師,源自10多年前他在我社出版的一部長篇小說《駱駝》。彼時成人文學作家跨界童書創作,還不像現在這樣蔚然成風。《駱駝》好似一位“不速之客”,讓我看到童書之外的另一種風景,見識了童年書寫的開闊氣象。
因由這部書稿,我開始關注楊老師和他的作品,陸續將《藏獒》《海底隧道》《環湖崩潰》《三江源的扎西德勒》等一系列作品納入閱讀書單。我對他關注得越多,便越發從心底尊敬這位作家。在我看來,這位在青藏高原出生,并在那里度過40年的作家,始終在用真誠的寫作,向這片高原和高原上的所有生命致敬。
于是,2018年7月24日,我向楊老師發出組稿邀約,希望他能繼續為孩子們寫一寫這片土地上的故事。楊老師很快回復郵件,表示愿意合作,但需要等待,因為“想把作品寫得讓自己滿意些,不想敷衍任何人”。
楊志軍老師在雪域高原
“想寫好一點,不想重復別人,也不想重復自己。”
這一等,就是6年。其間,楊老師持續高產創作,出版的每一部作品都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準。這一方面讓我羨慕不已,另一方面也在時間的壓力下切實感受到現實的殘酷:我的組稿邀約依然在繼續,但每次楊老師都表示,目前的創作還是以成人文學為主,“兒童文學寫得比較謹慎”,因為“總想寫好一點,不想重復別人,也不想重復自己”。
2023年8月,《雪山大地》以最高票數獲得茅盾文學獎。我在向楊老師表示祝賀的同時,也悄悄鼓勵自己:別放棄,堅持下去,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雪山大地》榮獲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
時間悄然來到2024年。5月的一個周末,毫無征兆地,楊老師發來一條消息:“肖晶扎西德勒!有篇稿子發到您的郵箱了,麻煩看看。”沒有任何詞匯能形容那一刻的心情。我在激動、興奮、感動之余,又有些許忐忑,迫不及待點開郵箱,看到了等候多年的書稿——《拉薩的美駝與駿馬》。
《拉薩的美駝與駿馬》
作者:楊志軍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5年6月
“想用父輩們的榮光喚醒我們的理想……”
這是一部完成度和藝術水準都極高的優秀小說。在我看來,某種程度上,它有點像給青少年閱讀的《雪山大地》。故事依舊發生在茫遠的青藏高原,時間跨度長達半個世紀。兩個孩子、兩個家庭、四代人的故事,錯落有致、疏密得當地呈現在15萬字的篇幅內。曾祖父、祖父們為國家耕耘建設、和動物互助共生的經歷,交織著歷史和傳奇,感召著故事中的少年,也感動著現實中的我。
就如楊老師在“茅獎”頒獎典禮上的發言,“我想用父輩們的榮光喚醒我們的理想,用拓荒者的篝火映亮今天的夜空,用歷史的腳印延伸時代的步伐,以此關照人性的豐饒與光芒”,這部作品依舊在踐行著作者的文學理想:建樹,建樹關于人的理想,建樹關于生死、榮辱、愛恨、美丑的人性坐標。我想,把這樣的故事送給今天的孩子讀,實在是孩子們的幸運。
果洛藏族自治州,楊老師與藏族小朋友在一起
我尤其喜歡楊老師為這部作品所做的結構設計,多線交織,首尾呼應。第一章,起筆從兩個少年的各自遠行寫起,不疾不徐,穩穩推進,其間多次留下曾祖父和祖父故事的伏筆和氣口,為后續故事的開展做好準備。
從第二章到第五章,借駱駝和駿馬寫曾祖父和祖父兩代人的故事,歷史與現實交相輝映,很多基于真實歷史事件構思的故事情節在這4章內出現(如,1953年駐藏部隊糧食供應告急,2.8萬頭駱駝和數千名駝工集聚青海香日德,緊急援馳西藏,曾祖父和小駱駝朗嘎的故事,便從這里開始),這是整部小說最精彩的部分,讀來蕩氣回腸,讓我這個幸福的第一讀者多次感動到落淚。
第六章,則回到孩子和父親身上。父親們在現代化進程中迷失了自己,孩子們則在故事和行走中,在知行合一中,理解并接受了父輩們理想和信念的感召。
這部作品,作者沒有再像之前的兒童小說那樣,選擇第一人稱敘事,而是用第三人稱推進故事,并將孩子的年齡定位在少年。這確實是一個高明的選擇。少年視角觀照下的父輩故事,恰是楊老師在創作上所擅長的,是文學能量的又一次凝結和爆發,也是這么多年來他一直堅守、踐行藏地書寫的價值所在。
當然,如果只是呈現父輩故事,小說不足以有兒童文學的個性。作者賦予作品中的動物和其他自然萬物以生命,讓它們的對話和心理活動帶一點童話色彩和童年視角,同時參與推進著現實主義情節。這種處理方式,實在讓我感到驚喜和佩服。
1988年,記者楊志軍在采訪途中遇到藏族爺爺和孫女
“除了錯別字等硬傷,其他任何修改都能跟作者商量。”
在處理一些稿件修改意見時,楊老師展現了一位碩果累累的文學大家所擁有的氣度、格局和自信。
發來稿子沒多久,他曾主動跟我說,他的稿子,“除了錯別字等硬傷,其他任何修改都能跟作者商量”。有這句話打底,我們溝通改稿進行得非常順暢,諸如對兒童視角的不當呈現、對一些敏感現實問題的處理等修改意見,楊老師欣然接受。當然,我也會做足充分的專業準備,盡我所能讓修改意見合理,修改建議有可操作性。
稿子讀完第一遍,我沉淀了一段時間后重讀,發現最初想提的一些意見其實并無道理,當即感到慶幸,沒有冒失向作者提出修改要求。
“很有意境。”
俗話說,書賣一張皮。一幅漂亮的封面圖,對提升圖書特別是童書的整體品相至關重要。在選擇封面作者時,我們想到了插畫師烏貓。烏貓老師的作品曾獲得布拉迪斯拉發國際插畫雙年展金蘋果獎、法蘭克福全球插畫獎金獎,筆下的色彩帶有濃郁的藏地特色,簡直是這本書最合適的插畫師人選,便當即向他組稿。
幸運的是,烏貓老師對這個故事很感興趣,并很快發來3個封面線稿,我們商量后,決定選擇第一個方案。
封面圖上色完成后,效果不出所料,非常漂亮。遠處的布達拉宮、近景的兩個少年、少年們心愛的坐騎、如羊卓雍措湖水一樣湛藍的天空……所有人都非常喜歡,楊志軍老師本人也非常喜歡。
只是我突然發現,這個圖跟故事發生的重要場所——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沒什么關系。故事中,祖輩用生命建造、守護的兩條天路,是連接歷史和現實的橋梁,也是讓孩子得以理解父輩榮光的象征,在封面圖上不出現,實在有點可惜。在跟烏貓老師溝通后,他很快補畫上了這個重要的畫面細節。
封面確定后,大家都悄悄松了口氣,接下來便是幾輪夜以繼日的編校。作品空間從拉薩開始,北至西寧,東至金沙江,時間從20世紀50年代跨越到21世紀,其間包含著令人眼花繚亂的地名、人名、動植物名稱等巨大的信息量,編校難度著實不低。作為一部兒童小說,這樣的時空跨度不能說小,對孩子的閱讀其實構成了不小的挑戰。在報送重要選書渠道“百班千人”時,我確實擔心過,這種難度的文本,能否為選書的老師們所接受。結果令人欣慰。
6月,好消息傳來:《拉薩的美駝與駿馬》入選“百班千人”暑期六年級閱讀推薦書目。一本書,從作者筆下來到編輯手上,經過印廠,走出倉庫,現在它奔向讀者的旅程,又要開始了。猶如故事中的少年,騎著美駝平措和駿馬格列,唱著父輩們傳下來的歌謠,奔向未來。
內文版式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回望這部圖書從組稿到出版的整個過程,我想了想,覺得有3點至關重要:
1.要有一個好的出版平臺:入職明天出版社這么多年來,我始終覺得,這是一家擁有正統文學基因和良好師徒傳承機制的出版單位。我從入社起,就在一批領導、前輩的帶領下工作,漸漸自己也有了組稿的底氣和信心。“美駝駿馬”這個項目從立項開始,便得到了社長和總編的大力支持和強力推動,否則不可能進展得如此順利。
2.要有一個優秀的團隊:項目組中,除了我,其余成員均為青年編輯。面對如此重量級作家的新作,大家的心情同我一樣,既興奮也緊張。好在團隊伙伴們擁有對工作的信念、熱情,出現問題,拆解問題,解決問題,一路打怪升級,保證了圖書的順利付印。
3.要有強大的內心:做編輯,擁有“凡事發生皆有利于我”的心力最重要,否則根本無法對沖工作中那些不可把握的不確定性。錨定目標,守住心神,與人為善,一本好書終將來到身邊。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2024年全國出版從業人員收入調查開啟!
去年你掙了多少錢?
歡迎掃碼參與不記名問卷調查!
分享、在看與點贊,商務君至少要擁有一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