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這次可不是嘴上說說,他真干了!
僅僅不到一周時間,美國就先后取消了多項對華的限制措施,這也讓不少人認為中美關系將出現“緩和”。
可沒成想,在特朗普不斷釋放對華“善意”的同時,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卻還在想方設法的針對中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美國國內的對外政策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說到做到”的特朗普?
2025年4月,隨著關稅戰的不斷升級,中方出臺了一系列的稀土限制措施,這直接令美國感到措手不及。
稀土作為現代工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對美國的高科技產業、軍事工業等領域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所以,在中方剛剛出臺稀土限制措施的時候,美國方面可謂是“暴跳如雷”。
而為了能夠讓中方在稀土問題上做出讓步,美國方面在這一時期暫停了對中國的乙烷出口,還卡住了芯片設計軟件(EDA)的出口,擺出一副要和中國“硬剛”的架勢。
可僅僅不到三個月時間,特朗普就松口了。
他不僅解除了乙烷出口禁令,還把芯片設計軟件的限制給取消了,很多相關大廠都恢復了對華供貨。
這背后是啥原因?說白了,美國自己兜不住了。
中國稀土卡脖子,美國軍工巨頭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F-35戰機的生產線、90%的武器系統都得靠中國稀土撐著。
再加上美國農場主的大豆庫存堆成山,華爾街的股價也扛不住關稅戰的折騰,特朗普不得不低頭。
更夸張的是,他還在“空軍一號”上回應訪華傳聞,稱“中方邀請我,我可能會去”,甚至瞄準了9月3日的抗戰勝利閱兵或10月的亞太會議。
這哪是示好,簡直是想來中國“蹭熱度”!
畢竟從特朗普的角度來看,如果他能夠進一步加強同中國的關系,那么這無疑將給他帶來大量的政治資本,從而進一步鞏固其在美國國內的政治地位。
所以從這些方面來看,特朗普可能已經有了和中方搞好關系的打算。
然而,就在特朗普忙著同中方搞好關系的同時,他的國務卿魯比奧卻在另一邊“唱反調”……
“唱反調”的魯比奧
就在特朗普忙著和中國談合作的當口,國務卿馬可·魯比奧卻非要和中國對著干。
他拉上日本、印度、澳大利亞,搞起了“四方安全對話”(Quad),還高調推“關鍵礦產倡議”,揚言要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聽起來挺唬人,可這“反華聯盟”真有那么鐵板一塊嗎?
先看看日本,嘴上喊著支持美國,心里卻嘀咕:軍費壓力那么大,憑啥當美國的“馬前卒”?
再看印度,稀土加工技術落后,短期內根本頂不上中國的空缺;澳大利亞倒是礦產資源豐富,可那些礦商個個都是“生意精”,誰給錢多跟誰走,壓根兒不想摻和地緣政治的渾水。
更搞笑的是,在特朗普剛解除了芯片軟件和乙烷出口限制的背景下,魯比奧的“反華大計”立馬就尷尬了。
盟友們被忽悠著站隊,準備和中國“硬碰硬”,結果美國自己先跑去和中國談生意了!這不擺明了讓盟友當“冤大頭”嗎?
魯比奧的“四方反華”大戲,唱到最后,盟友不給力,老板不買賬,只能靠在外交場合“秀肌肉”撐場面。
美國內部分歧撕裂
在對華問題上,美國國內其實存在著非常割裂的認識和看法。
特朗普的底牌很現實:他得顧著選民的錢包,華爾街的股價波動、農場主的大豆滯銷、軍工企業的供應鏈危機,逼得他必須和中國談合作。
特朗普甚至還放出風聲,可能親自訪華,談一攬子投資協議,穩住美國經濟。
可魯比奧代表的鷹派卻不甘心,他們眼里只有地緣政治的“零和游戲”;
他推動的“四方安全對話”和“關鍵礦產倡議”,擺明了是要把中國擠出全球供應鏈。
但這套“冷戰劇本”在美國國內都站不住腳,更別提在國際上拉攏盟友了。
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各有各的小算盤,誰也不想為美國的“反華大業”掏真金白銀。
反觀中國,應對得相當淡定。商務部明確表態:稀土出口“依法審批”,軍工用途一律不批,直接掐住了美國的命脈。
這招“以靜制動”,讓特朗普不得不拿出更多誠意來談合作。
可以說,中國這邊則穩扎穩打,稀土這張王牌握得死死的,逼得美國不得不在合作和對抗之間選邊站。
這場博弈,歸根結底是“實利當頭”;美國想和中國脫鉤?沒那么容易!
參考資料
觀察者網:《特朗普:想訪問中國》2025年5月17日
新浪財經:《美國對等關稅最后期限逼近 國務卿魯比奧將啟程出訪亞洲》2025年7月8日
速看前沿:《魯比奧在美組局,4國稀土聯盟已成,中方提前預判,事情不簡單》2025年7月7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