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每當張國榮的名字被提及,大家心中就只有兩個字:遺憾。
遺憾他如此有才華,遺憾他正當打的年紀突然離世,遺憾他用這種極端的方式與眾人永別……
多年以來,關于張國榮為何會自殺,就像是娛樂圈的未解之謎一樣,雖然官方給出的答案是抑郁癥墜樓身亡,但誰能想到熒幕上那么樂觀的一位男星,居然會死于抑郁癥,這很難讓人信服。
時隔20多年,導演王晶突然站出來,曝光了關于張國榮跳樓的原因。
所以,王晶到底知道些什么?難道張國榮跳樓的內幕真與內地大佬有關?
張國榮的離世,一直是娛樂圈的一個謎,雖然當時張國榮的大姐張綠萍,已經證實弟弟是因為抑郁癥病發,才墜樓自殺。
當官方死因最終指向抑郁癥時,許多人依舊無法接受。那個在銀幕上顧盼生輝、眉眼皆是風情的程蝶衣,那個在舞臺上雌雄莫辨、顛倒眾生的巨星,怎么可能被心里的黑洞吞噬?
但當時很多人也都相信了這個說法,畢竟他的抑郁癥和感情壓力那幾年很多喜愛他的粉絲都知道。
香港導演王晶在網上發了一段視頻,揭露了張國榮去世背后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從王晶的敘述中來看,他認為張國榮當年的墜樓,不能簡單的歸因于抑郁癥,而是涉及了內幕,其中第一個就牽扯到了內地一名大佬。
據王晶透露,張國榮人生最后階段,最渴望的不是再拿一個影帝,而是執導一部屬于自己的電影。這是他醞釀已久、傾注了全部心血的夢想,是他想證明自己的另一面、開啟人生新篇章的“翻身仗”。
一位“內地超級富豪”主動找上張國榮,承諾投資支持他拍攝一部兼具藝術與商業價值的電影。內地“大佬”的出現,讓這個夢想變得觸手可及。對方許諾全額投資,為他圓夢。
在長期的抑郁折磨中,這束光有多么重要。張國榮對此寄予厚望,不僅親自參與劇本創作和選角,還向多位圈內好友發出參演邀請。聯系演員,組建班底,一切似乎都在朝最好的方向發展。
他把自己的信譽和熱情,全部押在了這個項目上,一切準備就緒,項目即將啟動時,命運卻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那位“大佬”突然出事,投資化為泡影。
這對張國榮的打擊,遠不止是“電影拍不成”那么簡單。它像一場釜底抽薪,瞬間將他從云端拽回了深淵。
“他當時不知道該怎么跟那些答應參演的明星交代,”王晶在視頻中語氣沉重,“這里面不只是面子問題,還有檔期、片酬、友情,以及在圈內的口碑......”
這不僅僅是夢想的破滅,更是精神支柱的坍塌。
張國榮因此大受打擊,情緒非常不好。王晶說在那之后不久,便出現了“那個事情”。
王晶口中的“那個事情”就是指張國榮墜樓身亡一事。
他敬業到極致,即使內心早已風雨飄搖,在鏡頭前、在人前,他依然是那個體貼、溫暖、永遠帶著淺笑的“哥哥”。他把所有的脆弱和不堪,都藏在了那身光芒四射的“戲服”之下。
公眾對抑郁癥的認知,在那時還近乎一片空白。人們無法想象,一個看起來如此開朗、如此成功的人,內心正在經歷怎樣的煎熬。這種巨大的反差,讓最初的真相,顯得如此單薄,甚至難以置信。
這才是真正致命的地方。
張國榮是怎樣一個人?他骨子里是一個極度重情重義、愛惜羽毛的君子。當年,他頂著多大的社會壓力,在演唱會上用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向全世界宣告了他與唐鶴德的感情。他從不退縮,更不愿辜負。
當他滿懷喜悅地向朋友、向團隊宣布自己的導演計劃時,他交付的是一份承諾,一份信任。
現在,項目黃了。他該如何去面對那些滿懷期待的眼神?如何去解釋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對于一個把“責任”看得比天大的人來說,這種“失信于人”的內疚感,是千刀萬剮般的折磨。
他覺得,自己辜負了所有人的信任。
這種無力感和自責,旁人或許覺得可以解釋、可以過去,但對于心思細膩、凡事求完美的張國榮而言,這道坎,比死亡本身更難跨越。它成了壓在他心上最重的那塊石頭,讓他無力喘息。
如果說電影夢的破碎是最后一根稻草,那么在他漫長的人生里,早已鋪滿了無數根。
他的底色,本就帶著悲劇性。
張國榮的出身其實一點不苦,家里有錢——他爸張活海是香港商界的風云人物。小時候吃穿不愁,可惜老爸是個花心大蘿卜,身邊女人換得比衣服還快,家里的氣氛一言難盡。
媽媽整天板著臉嘆氣,張國榮在家里找不到溫暖,小時候那種“想逃離”的感覺,估計很多人都體會過。
大學期間,張國榮選擇出國留學。留學期間,他才真正遇見了屬于自己的舞臺,直接愛上唱歌和表演?;貒螅恐粓鋈A人歌唱比賽,張國榮順利殺進娛樂圈。
這種原生家庭的缺愛,在他靈魂深處,早早地刻下了不安全感和對被認可的極度渴望。
他用藝術來包裹自己,卻又在藝術的世界里遍體鱗傷。
與初戀毛舜筠的錯過,讓他對感情的建立充滿猶疑。事業初期的噓聲和冷遇,讓他飽嘗人情冷暖。與譚詠麟的“譚張爭霸”,更是將他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承受了無數非議與壓力。
直到唐鶴德的出現,才像一束暖光照進了他寒冷的生命??蛇@份超越世俗的愛,又讓他背負了另一重枷鎖。媒體的圍追堵截,世俗的異樣眼光,像一張無形的大網,將他牢牢困住。
他曾疲憊地說:“我不是神,我也會累?!?/strong>
這句話背后,是經年累月、無人可說的消耗。童年的陰影,感情的波折,事業的壓力,以及無處不在的審視……這些舊傷新痕,早已讓他那顆敏感的心,變得脆弱不堪。
他把完美留給世界,把崩潰留給了自己
現在,一切都清晰了。
張國榮的離去,不是任何單一原因導致的結果。
是生理上抑郁癥的病痛折磨,讓他無力反抗。是心理上電影夢的轟然倒塌,抽走了他最后的希望。更是人格上那份沉重的責任感,讓他陷入了無法原諒自己的絕境。
而所有這一切,都建立在他童年缺愛、一生渴望被認同的脆弱地基之上。
所以,王晶的爆料很重要,但它只是點燃了早已埋好的引線。張國榮不是不夠堅強,恰恰相反,是他太追求完美,太善良,太懂得為別人著想,以至于習慣性地將所有的痛苦都獨自扛下。
他用盡一生,把最溫柔、最璀璨、最完美的一面留給了世人,卻把所有的破碎、掙扎和崩潰,留給了24樓的那一陣風。
22年了,風繼續吹。我們懷念他,或許不再需要探究更多的秘密。
只需要記得,曾有這樣一個人,他來過,愛過,燦爛過,也痛過。這就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