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的李厚霖,不僅以揮金如土、緋聞纏身聞名,事業也歷經幾番起落。
1999 年,他在北京王府井東方廣場開設恒信鉆石專賣店,正式踏入鉆石零售行業。2000 年初,中國珠寶零售市場規模已近 500 億元,嗅覺敏銳的李厚霖瞄準這片藍海,憑借在娛樂圈積累的人脈,創立專注婚慶珠寶的 “I Do” 品牌,迅速在婚戒市場站穩腳跟。
作為李湘前夫,李厚霖借助明星代言、影視植入和密集廣告,讓 “I Do” 成為消費者選購婚戒的熱門之選,一度占據行業領先地位。
但歷經 16 年風雨,這個商業帝國卻深陷困境:拖欠薪資、大規模裁員、門店接連關閉,還背負 600 余萬元執行債務,甚至波及到了下游花商,使其鮮花供應商被拖欠2萬元貨款。2023 年初,母公司恒信璽利被申請破產重整,傳奇落幕。
昔日的過億資產累積,如今卻連2萬元貨款都遲遲拿不出來。
I Do 的衰落,折射出鉆石行業的變革方向,而中國培育鉆石技術的突破,正是這場變革的核心動力。以 “柘光” 為代表的國產新興品牌,已憑借技術優勢在市場嶄露頭角。
實際上,受到市場沖擊的并非只有 I Do 這一品牌。以“一生只送一人”為營銷亮點而聲名大噪的 DR 鉆戒,在 2022 年出現了凈利潤下滑的情況,下滑幅度達 20.62%;在天然鉆石領域占據重要地位的巨頭企業戴比爾斯,其上半年營業收入大幅下跌,跌幅為 21%,即便采取了降價 25% 的策略,也未能扭轉業績下滑的不利局面。
專家指出,這些品牌曾憑 “稀缺性” 營銷稱霸市場,但天然鉆石的 “稀缺” 實為戴比爾斯壟斷后的謊言。實際上全球鉆石儲量超萬億克拉,人均可分二十多顆。如今全球 95% 的培育鉆石產自中國,價格卻僅為天然鉆石的十分之一。
面對這一局面,西方鉆石巨頭焦慮不已,指責 “中國制造破壞行業規矩”,想用貶低河南鉆石 “難入高端市場”來牽制市場。然而專業檢測結果顯示,河南鉆石品質與天然鉆石不相上下,部分指標甚至超越,完全符合 4C 標準,視覺效果更璀璨。
圖注:培育鉆石(左),天然鉆石(右)
2018 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修訂鉆石定義,不再強調 “天然” 屬性,從法理上賦予培育鉆石平等地位。
35 歲的陳先生是一名互聯網公司高管,在籌備結婚周年紀念禮物時,果斷選擇了柘光的一款8.23克拉培育鉆石項鏈。“之前總覺得天然鉆石才夠‘有分量’,但對比后發現,柘光的鉆石在凈度和切工上完全不輸大牌天然鉆,價格卻只到三分之一。”
他坦言,自己特意拿著項鏈去珠寶鑒定機構做了檢測,結果顯示各項指標均達到優質水平。“現在帶妻子出席活動,這條項鏈的光澤度總能引來稱贊,甚至來打聽是哪一家的鉆石,這性價比太高了。”
從淘寶、京東等國內電商平臺的統計數據來看,柘光憑借大克拉定制、DNA 紀念鉆、個性化鑲嵌等創新服務,成功吸引了眾多一二線城市的高凈值人群。盡管目前10克拉以上的大克拉訂單排期已至兩個月后,但消費者依舊愿意耐心等待交付。
從市場數據上看,目前柘光在淘寶、京東等線上平臺的單月銷售額已突破百萬元,全店成交額僅次于某國際奢侈品牌。憑借這樣的表現,柘光正推動培育鉆石領域形成穩定的消費市場生態。
回顧IDO的發展歷程可見,在天然鉆石市場開拓階段,李厚霖等行業人物的努力為行業發展構建了基礎框架;與此同時,中國培育鉆石技術的興起,也為鉆石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動了行業變革。
展望未來,伴隨技術的穩步提升與市場的持續拓展,中國培育鉆石產業或將在全球鉆石市場中占據更關鍵的地位,開拓出更廣闊的商業價值與發展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