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這筆救助金,
我們真不知道怎么撐過來,
太感謝您了!”
在廣州某醫院的病房里
陸某的妻子握著
開平市人民法院承辦法官高萬麗的手
眼眶泛紅
法官回訪司法救助當事人
時間回溯到2023年的一個清晨,胡某酒后無證駕駛小型轎車,超速行駛過程中與陸某的摩托車相撞,致陸某受傷。經鑒定,陸某傷情構成一項二級傷殘和一項十級傷殘,需完全護理依賴。
事故發生后,陸某一紙訴狀將肇事者及肇事車輛的所有人告上開平法院。經法院審理查明,肇事車輛未按規定投保交強險,基于此,法院判決被告需向陸某支付賠償金40多萬元。
案件進入強制執行階段,法院執行人員始終未能發現被執行人名下存在任何可供執行的房產、存款、車輛等財產線索。這場勝訴的官司,最終因被執行人無財產可供執行,讓陸某一家的希望再次破滅。
陸某因治療已花費三十余萬元醫療費,且仍在康復治療中,妻子為陪護他無法工作,家庭失去收入來源。除獲得開平市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墊付的4萬元外,再無其他賠償,生活的重擔壓得這個家庭喘不過氣。
走投無路之際,陸某分別向開平檢察院、開平法院提交司法救助申請,于是,一場跨部門聯合救助正式啟動了。
收到材料后,承辦法官高萬麗高度重視,經查明陸某情況符合司法救助條件時,立即啟動了審查程序。一方面,深入陸某家進一步了解家庭經濟狀況,核實事故造成的損失等;另一方面,與檢察院緊密溝通,圍繞救助金額、救助方式等內容開展會商,全力推進司法救助工作。
經過法檢兩院協同配合,形成最終聯合救助方案:法檢兩院共撥付4萬元司法救助金。
這筆凝結著司法溫度的款項如同久旱后的甘霖,不僅緩解了陸某醫療護理與基本生活的燃眉之急,更讓這個在事故陰霾中掙扎的家庭重新看見生活的曙光。
“回訪是司法救助的延伸,對于困難群眾而言獲得司法救助并非終點,他們的人生還將面臨各式各樣的難題。”為鞏固司法救助效果,高萬麗專程來到陸某康復的醫院進行探望。
“救助金主要用在哪些方面?現在治療恢復得怎么樣?家里還有什么困難?”高萬麗坐在病床旁,關切地詢問陸某的家人。
“救助金我們都用在治療和基本生活上了。就是后續治療費用還是個大難題,真不知道該怎么辦。”陸某的妻子抹了把眼淚說道。
高萬麗認真記錄下這些問題,耐心開導:“別灰心,困難只是暫時的。我們會持續關注你們的情況,也會盡力想辦法。你們要保持信心,積極面對生活,相信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司法救助的溫度,在一次次的關懷與回訪中,傳遞到了當事人的心坎上,給這個飽經磨難的家庭注入了繼續前行的力量。
近年來,開平法院多措并舉,一方面強化審執與司法救助的銜接,變“等案上門”為主動摸排,及時為困難群眾提供司法救助。另一方面,實施“縱橫聯動”幫扶工作機制,積極聯動民政、婦聯、殘聯等部門及社會組織,實現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社會保障協同銜接。自2024年以來,共辦理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司法救助案件12宗,發放救助金額合計15萬余元。
來源:開平法院
供稿:劉嘉琪、李彩雯
排版:譚年安
編輯:古慧琳
審校:何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