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夏日,石濤于懷謝樓避暑,畫《山居圖》,自題:
怒猊抉石,渴驥奔泉。
風雨欲來,煙云萬狀。
超軼絕塵,沉著痛快。
用情筆墨之中,放懷筆墨之外,
能不令欣賞家一時噱絕!
畫中怪石崛起,奇松偃仰曲折,一人小樓危坐,聽林風過耳,山河身世的破碎,仿佛都隨這山間盛景消散了。
石濤 山居圖
另外三位同樣由明入清的僧人畫家——八大山人、漸江、髡殘,他們也都半生漂泊,行跡散落于深山野寺間。
世事茫茫,數百年的煙云后,我們只能追隨他們的畫跡,透過片楮寸縑,看看他們個人的生命,是如何融匯于故國興悲這樣的時代命題中,在滿紙的煙云中,體會他們的“用情”與“放懷”。
“四僧”, 石濤(原濟)、八大山人(朱耷)、髡殘(石溪)和漸江(弘仁)四位活躍于明末清初畫壇的僧人畫家。他們皆由明入清,有江山易代、家國破碎的身世之痛,遂能借筆墨來表達自己的黍離之悲和高蹈于世的精神追求。“四僧”在畫作中都極力反對一味摹古,主張銳意創新,突破常法,創造出不拘格套、奇肆豪放的藝術風格,與主流畫壇的正統風格趣味迥異,于后世影響頗深。
石濤(1641—約1718),法名原濟。本姓朱,名若極,號石濤,又號苦瓜和尚、大滌子等。明靖江王后裔,幼年遭變,后出家為僧,半世云游,晚年定居揚州。石濤飽覽名山大川,從自然中得無盡靈感,又學習前人技法之精華,早年山水師法宋元諸家,畫風疏秀明潔;晚年則用筆恣肆,墨法淋漓,格法多變,尤精冊頁小品。其所畫花卉,瀟灑雋朗,天真爛漫,人物也生拙古樸,別具一格。
石濤 花卉冊之一
石濤 花卉冊之四
石濤畫風獨樹一幟,作品恣肆縱橫,蒼莽新奇,筆法流暢凝重,秀中寓拙,尤長于點苔。其用墨枯濕濃淡兼施,尤喜用濕筆,通過水墨的滲化和筆墨的融合,表現山川之氤氳氣象和深厚廣袤。
石濤 尋仙圖冊之三
石濤 尋仙圖冊之七
八大山人(1624—1705),法名傳綮,世稱其譜名為朱耷,號個山、人屋等。明寧獻王朱權后裔,清順治五年(1648)落發為僧,以明代遺民自居。八大山人之山水畫取黃公望平淡天真之興味和董其昌潤澤秀逸之意趣,形成自己古拙奇特、勁拔荒率的藝術風格。其花鳥畫也獨具特色,在師法沈周、徐渭等人文人畫技巧的同時,融入強烈的主觀意識,注重自然物象的人格化表現,意境蕭寒卻勃有生機。
八大山人 個山人屋花卉冊之三 蘭花
八大山人 花鳥蟲魚神品冊之二
八大山人的畫作不拘成法,奇古天真,筆墨以放任恣肆見長,蒼勁圓秀,構圖簡練卻生氣十足,形象組合違背常規,但自有風神。因身懷國破家亡之恨,朱耷的畫作往往以象征的手法抒發自己隱晦的情緒,他的山水畫中皆是荒寒蕭疏之景,一派殘山剩水,滿目荒涼。所畫鳥獸,也倔強昂頭,白眼向天,表現出不肯妥協的氣概。
八大山人 山水圖冊之六
八大山人 山水圖冊之十二
髡殘(1612—1692),字介丘,號石溪、石道人、殘道者等。明末遺民,明亡后寓居南京,修禪禮佛,不問世事。除“四僧”之外,他也與石濤合稱“二石”,與同時代的程青溪合稱“二溪”。髡殘畫風蒼古凝重,善山水,亦工人物、花卉。其山水畫宗元四家傳統,尤其得力于王蒙、黃公望,也兼取沈周、文征明等諸家筆法,并且以真實山水為藍本,創造出“奧境奇辟,緬邈幽深,引人入勝”的藝術境界。
髡殘 物外田園圖冊之四
髡殘 山水冊之四
髡殘的畫章法嚴密,繁復而不迫塞,穩妥又富于變化,敢于刻意翻新,重視筆墨技巧的獨特運用。他喜用干筆皴擦,山石多用解索皴和披麻皴,并以濃墨點苔,以線造型,厚重卻不板滯。筆墨交融,出入于線條之深淺斷續,墨痕之似淡實濃,平凡中見出幽深奇險,意境縱橫蒼莽、酣暢淋漓。
髡殘 山水冊之七
髡殘 山水冊之九
漸江(1610—1664),法名弘仁,號漸江學人,又號無智、梅花古衲,安徽歙縣人。漸江為明末秀才,明亡后入武夷山為僧。漸江是“新安畫派”奠基人,與査士標、孫逸、汪立銳被稱為“新安四大家”,也稱“海陽四大家”。漸江常往來于黃山、白岳之間,得以“江南真山水為稿本”,善繪黃山松石、山水、梅竹,筆法清逸剛健,意趣高潔俊雅。
漸江 山水冊之五
漸江 山水冊之六
漸江的畫以遠、淡、疏、蒼為特質,他重視師法自然,畫黃山、武夷山諸景,能將山川之靈秀展現于畫中,“得黃山之性情”。此外,他還廣泛學習前人筆法,早年學孫無修,中年師蕭云從,后多取法倪瓚、黃公望,筆墨蒼勁整潔,俊逸沉穩,構圖奇特,不拘常格。
漸江 山水梅花冊之六
漸江 山水冊之二
“四僧”雖風格各有千秋,但都能總結前人經驗,參以天地自然之靈,并且不拘成法常規,以書畫藝術紓解心中之塊壘。他們跌宕無常的人生經歷與畫中奇肆縱橫的境界相互呼應,成為畫史中獨特的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