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421
顧斗英(明)墨花圖卷
手卷 水墨紙本
1580年作
引首:30×98cm,畫心:30×874cm,題跋:30×22cm
估價:RMB 500,000-800,000
1.曹錫寶、徐渭仁舊藏,徐渭仁題引首。曹錫寶(1719-1792),字鴻書,號劍亭,晚號容圃。清上海人。乾隆六年(1741)舉人,考授內閣中書,直軍機處。二十二年第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歷署陜西監察御史,疏劾和珅家人,革職留任,尋復原職,卒于官。和珅敗,贈副都御史。
2.徐渭仁,著名藏書家、金石學家、書畫家。字文臺,號紫珊、子山、不寐居士。上海人。早年善書法,尤長漢隸,收藏碑帖甚豐,并精于鑒別,當時人稱為“巨眼”。徐得隋開皇《董美人墓志》,甚珍愛,遂自號“隋軒”。后又得王昶舊藏之建昭雁足鐙,在宅中辟“西漢金鐙之室”。年三十八,忽又學畫,蘭竹山水,閉門研求,搜羅歷代繪畫,題識名畫。他還重視地方文獻,藏有孤本嘉靖《上海縣志》、萬歷《上海縣志》等。
顧斗英為顧名世次子,顧名世歸隱的居所就是赫赫有名的露香園。顧斗英與兄長顧箕英均精通文藝。尤其是顧斗英,天資出眾,崇禎《松江府志》載:斗英丙戌(1586)督學房公,歲試拔之第一,與董宗伯、沈侍御一時皆名噪吳下。能詩,有盛唐風格,善弈,工書畫,名士才情,無所不併。著作甚富,惜不盡傳,所遺楷書小畫人,至今寶重之,聲價幾與莫廷韓相埒。董宗伯即董其昌,莫廷韓即莫是龍。錢謙益小傳載:仲韓(顧斗英)初與華亭莫廷韓皆秦川貴公子,風流文采,人稱云間二韓。
顧斗英《墨花圖卷》局部
顧繡,起源于明代松江(今上海)人顧名世之家,故名。顧名世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進士,官至尚寶司丞,晚年曾在上海九畝地筑園,筑園時得一石,有趙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故園名“露香園”,顧家刺繡稱“露香園顧繡”、“顧繡”。顧斗英為顧名世次子,崇禎《松江府志》載:斗英丙戌(1586)督學房公,歲試拔之第一,與董宗伯(董其昌)、沈侍御(沈周)一時皆名噪吳下”。《上海二輕工業志·專記》載:“能詩善畫,得有造墨秘法,以松煙和油腦、金箔、珍珠、紫草、魚胞搗兩萬杵合成墨,每錠有‘海上顧振海墨’印記,一般只送不賣。制法早已失傳”。錢謙益小傳載:“仲韓(顧斗英)初與華亭莫廷韓皆秦川貴公子,風流文采,人稱云間二韓”。由此可見,顧斗英與莫是龍詩文并重,極富文采,善制墨,創“顧振海墨”。
顧斗英《墨花圖卷》局部
顧斗英的畫風,史料記載不多。《松江府志》稱:“工書畫,名士才情,無所不併”;“所遺楷書小畫人,至今寶重之,聲價幾與莫廷韓相埒”。王圻《祭顧仲翰文》稱顧斗英的繪畫可并比唐朝王維。說明了顧斗英廣學諸家,畫名卓著一時。其父顧名世,官尚寶司丞,正是在內宮管理寶物的官吏,應是受到了家庭便利條件熏陶,且把“顧繡”藝推至極致的顧名世孫媳“韓希孟”,善畫,以宋元名畫中的山水、花鳥、人物等杰作為摹本,亦繡亦畫,故宮博物院藏有她摩繡的宋元名跡冊十余幀,以及當時松江畫派代表人物董其昌亦為顧家座上之賓,對顧繡極為贊賞,稱它“精工奪巧,同儕不能望其項背…人巧極天工,錯奇矣”。由此可見,顧斗英的畫風結合了“松江畫派”以及“內宮庫藏”多方面影響。
顧斗英《墨花圖卷》局部
本件《墨花圖卷》署年款“庚辰重九”,為萬歷八年(1580年)作,畫風上受到了白陽山人陳淳水墨寫意的影響,運用淡墨、重墨、潑墨等不同的筆墨技法,勾勒出不同花卉疏斜歷亂的花葉,筆勢飛動蒼逸,使畫面呈現出豐富的層次感和深度感,展現自然韻味的同時,達到了文人畫所崇尚的“逸格”風格。
徐渭仁題引首,卷后有監察御史曹錫寶題跋,曹錫寶,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進士,歷任內閣中書、軍機章京、刑部主事、刑部郎中、山東糧道和監察御史等職,乾隆晚期和珅專權,諸官員不敢相抗。監察御史曹錫寶彈劾和珅家人旁敲側擊,但被友人出賣彈劾無果。嘉慶帝親政后為曹錫寶雪冤,追贈為左副都御史,人稱“直臣非不可為也”。
請橫置手機觀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