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街頭那些看著不起眼的小生意,藏著讓人眼紅的利潤。賣農資化肥的店,開在村口大路邊最吃香。農民種地要種子、化肥、農藥,這些都是剛需。
王叔的店開了好幾年,一袋化肥進價四五十,賣六七十。一天賣幾十袋,光化肥就能賺幾百塊,還不算農藥和種子。西昌有個蘇老板,靠實在和技術,一年賣農資1000萬。
利民農資店更厲害,連農機具和配件都賣,2020年賣了1.2億。
收廢品看著臟累,浙江27歲的小李年入20萬。
他不瞎收,分類再加工,跟社區企業合作,貨源銷路都穩當。
廢品回收需求大,現在生活好了,舊物多了,這行有奔頭。快遞代收點門檻低,老張在村里幫鄉親收發快遞。
每件賺一兩塊,順便代購團購,還幫寄農產品,月入幾千。農村電商規模超2.
8萬億,代收點生意只會更火。
小吃攤更靈活,河北小伙擺攤一年賺50萬。免費試吃拉人進群,會員優惠線上線下賣,一天幾千塊流水。榴蓮餅攤一個月三四萬,靠獨特口味和實在原料。
煎餅果子、涼皮這些老攤兒,面糊筋道、調料講究,也能掙。
這些生意能賺錢,首先是抓住了鄉鎮真實需求。生產必需、生活便利、口味吸引,樣樣戳中老鄉痛點。啟動資金不高,從小攤小店做起,風險比城里小。
競爭沒城市激烈,容易在村里鎮里形成小優勢。利潤率也不錯,農資、廢品、小吃,進銷差價都看得見。需要的是勤快和耐心,不是多高的技術,普通人也能干。
有網友說這是“悶聲發大財”,抓住了信息差和需求差。也有人覺得辛苦,得不斷適應市場,不能靠一招鮮。賣廢品不懂行情容易虧,代收點快遞量少也掙不到錢。
但總體看,這些生意給鄉鎮人提供了不錯的增收路。有人嫌收廢品丟人,可人家開上了小汽車。覺得擺攤風吹日曬,結果年底存款六位數。
面子值幾個錢?能自己掌握經濟命脈才實在。現在農村政策好,免稅補貼多,快遞進村、電商下鄉。
帶火了多少配套生意?眼光放長遠,種地不如做服務。安徽老李秸稈回收三年蓋樓,河北張姐代收快遞年入30萬。
案例就擺這兒,學不學看個人。農村生意要細水長流,貨真價實別摻假,老鄉心里有桿秤。服務做到家,生意自然找上門。
年輕人返鄉創業多,帶著新思路做老行當,線上線下玩得轉。
時代變了,種地不再是唯一出路。
當然有風險,選址不對全白搭,競爭激烈的鎮子要避開。
冷門地段反而好做,多向同行取經,少走冤枉路。賺錢的門路,永遠留給行動派。看準了就干,猶豫就會敗北。
明年這時候,希望你也在數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