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天公有點燥,多地農田正盼著靠譜護持。
農業農村部剛在南通開了全國農田建設會,事兒關咱種地的根本。
會議說得明白,要把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田,這是給糧食上保險。
“一平兩通三提升”,田塊平整、通水通路,地力產量效益都得往上提。東北黑土地、平原灌區、高產區這些地方,優先動工改農田。為啥盯緊這些地?
黑土肥沃怕流失,平原要防澇旱,灌區得保水暢流。會議還強調,2019年以來的高標準農田項目要“回頭看”,質量是生命線。溝渠修復、澇區治理,這些硬骨頭得啃下來,不然天澇時田咋扛得住?
農民都知道,好田不怕災,可咋建出抗災的田?
會上給了實招。比如東北整地時留意保墑,平原地區管網排灌得鋪扎實,別等下雨了才發現漏。
老一輩看天種地有經驗,如今建田更要靠科學,土辦法結合新技術才牢靠。就說排水吧,以前挖溝憑經驗,現在得按標準算管徑,澇時排水才暢快。有人擔心,建田會不會耽誤農時?
會議說了,要高質量推進年度任務,別拖工期。
各地會派專業隊伍下田排查,發現偷工減料的,一定動真格整治。
這對咱農民好啊,以后田里水渠通、道路平,機器進得來,收成更穩當。但也得想想,自家地塊要是在規劃區內,該咋配合?提前和村里溝通準沒錯。
未來幾天下雨可能帶大風,剛動工的田塊得留意護基,別讓雨水沖了地基。高標準田建成后,抗旱澇能力強,但在建的田現在還得靠咱多上心。比如正在修溝渠的地塊,雨后去看看有沒有淤堵,及時清淤不影響進度。
我個人覺得,這輪建田是難得的機會,咱農民要主動參與,有問題早提。畢竟田是自己種,哪里該加固、哪里要留排水口,咱最清楚實際情況。接下來各地會陸續啟動工程,大家留意村里通知,別錯過自家田的改造。
要是遇到不懂的政策,找鄉鎮農技站問問,他們能給講明白。說到底,田整好了,咱種地更省心,就算遇到極端天氣,心里也有底。后天起部分地區有強對流,雖說新建農田在抗災,但未完工的田得臨時加固。
棚架、地膜該扎緊的扎緊,別讓大風掀了,剛播的種子更要防暴雨沖灌。這次全國會議就像一場及時雨,給咱指明了好田建設的方向。只要跟著政策走,配合好施工,未來咱的田一定能旱澇保收、穩產高產。
您說,這樣的高標準田,是不是咱種地人最盼的?一起盼著田里的新變化吧!現在該干啥?
留意本地建田規劃,收拾好自家地塊,準備迎接改造;后天強對流前,檢查農田設施,該加固的別偷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