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 星期五 天氣:晴
晉中市晉商的故里,亦是革命老區與科教新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這里的每一處風景,每一條街道,都流淌著歷史的韻味與人文的情懷。這片土地上擁有著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平遙古城。今天我與家人來到這里,共同瀏覽這一方水土的獨特魅力。
在來的路上我了解到平遙古城的設計十分巧妙,成龜形,有頭有尾有四肢。南門為頭,北門為尾,東西兩頭各有兩道門為龜的四肢。城中的房屋和建筑都是從清朝留下來的,雖然破爛,但也見證了歷史的變遷與發展。我非常敬佩古人的智慧與創造力。
剛下車站,遠遠的我們就望見了那高大宏偉的灰色古城墻。走進城墻,我們越來越感嘆它的高大。站在城墻下,就仿佛站在巨人的腳下。城墻的磚并不大,卻凹凸不平,非常粗糙。這都是歷史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跡,也見證了這座古城經歷的種種往事。我們登上了北城門的城墻。城墻上有一座建樓,造型精美,十分漂亮。城墻中還有一座甕城,就像在城墻中間開了一個四四方方的洞,它的作用是為古城的防守增加一道防線。敵人攻破了城墻外圍,還需進入甕地在攻破一條連接陸地與城內的門才可進入。而甕城空間窄小,易守難攻,敵人往往久攻不下,只得放棄。這也體現了古代人民卓越的軍事才能。
我們走下了城墻,又來到了縣衙。占地40多畝的平遙城縣衙門是現在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唯一一座古代縣衙。所有進入縣衙的人都要低頭從一道非常矮的門洞下穿過,門上掛著一個大匾,上書“敢入”二字。“入”字故意寫的像“刀”字。里面便是縣太爺審判犯人的地方。被告和原告被審之前要跪在一塊兒大石頭上,現在這兩塊兒大石頭上已經被磨出深深的凹痕。再往前走便是縣太爺的住所。出乎我意料的是,他的住所十分簡陋,只有一間書房、一間會客廳和一個臥室。再往后是后花園,里面有許多花草樹木,還有一個魚塘,至今還養的魚,景色十分宜人。
出了縣衙門,我們來到“龜背”的正中的一家票號——日昇票號。 票號,也就是當時所謂的銀行。一進門是辦理常規業務的地方。進入第二道門,是有錢人辦理大業務的地方。進入第三道門,是襄理、協理、董事長辦公的地方。第四道門是地下金庫的入口,但我因為某些原因沒有進去。
之后我們便在城中逛,正如我來時了解到的那樣,但卻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同時我也了解到了一個地方的發展——鏢局。清朝時,平遙經濟繁榮貿易發達,是票號的發祥地。大宗貨物異地貿易,商人要安全,需要武術藝人保駕護航,于是產生鏢局。平遙古城的同興公鏢局,是清代全國著名的鏢局之一,曾獲“華北第一鏢局”的稱號。創立時以“共同興旺”為理念,強調與商家互利共贏。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曾護送慈禧太后西逃。而且在平遙境內武術廣為流傳,大約二十多種拳術,還聽到過平遙的許多武術傳說。
我們還參觀了平遙古居。平遙古居大多是組合型,四水歸堂的四合院。院落結構有二進、三進、四進不等。每進之間用漂亮的垂花門隔開,還有的正院旁再建偏院和花園。這些建筑用磚雕、木雕、石雕、民族彩繪和剪紙窗花等裝飾,美麗極了。
我們游了平遙古城墻,看了日升昌票號、平遙古衙署等,吃了許多小吃,平遙古城的風味小吃很有特色,它們一面食為主,據說有三百多種,比如碗坨、炸醬面等,最出名的卻是平遙牛肉。
在今天這次的旅行里,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覺到了平遙古城所蘊含的文化底蘊與人文情懷,了解了這古城背后所蘊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直觀見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