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地鐵一號線東延線開通沒幾天,又因為“仙氣飄飄”火了……
一號線東延線開通以來,很多第一時間去體驗的網友都紛紛表示“上了地鐵,才知道什么叫凍死在這個夏天”……
所以這個仙氣飄飄的超絕冷氣一號線到底咋回事呢?
“凍死在這個夏天”?地鐵:真沒開空調
沈陽地鐵總是以奇奇怪怪的方式“出圈”,本來這次一號線東延線開通,大家以為植物園的站站市集能走紅,也有朋友覺得絕美東陵公園站會火,結果卻是“仙氣兒飄飄”的水泉站火了。
說起來也有趣,一號線東延線開通以來,網友紛紛表示“太冷了”,要求沈陽地鐵快點“把你的空調關上”,結果沈陽地鐵委屈的眨眨大眼睛,“我真沒開空調啊”……
然后呢,網友還不信,“沒開空調?沒開空調,那溫差能大到玻璃上都起霧了么”?
沒錯,這也是本人的心聲,這沈陽地鐵你怕大家中暑的心是好的,但是空調開到防護罩都起霧了,那是真的“不至于”吧?
結果一打聽才知道,沈陽地鐵還真么撒謊,人家真的沒開空調。那為啥東延線這幾個站點冷到“仙氣飄飄”呢?
原來是地鐵隧道和渾河“貼貼”的結果……
仙氣“飄”不了幾天了……
據沈陽地鐵專業人士介紹,原來沈陽地鐵一號線東延線本身就要比其它線路深很多,加上和渾河“貼貼”,所以本身溫度就比其它線路低很多。
這個不難理解,畢竟咱都知道,水越深,溫度越低,挨著渾河這個“天然冰柜”,地鐵隧道的溫度自然也就比其它線路低上很多了。
然后呢,這幾天咱沈陽自然溫度又很高,地鐵開通后,外面的暖風吹進地鐵,那一冷一熱,“起霧”也就是很正常的現象了。
至于這“仙氣兒”為啥多到肉眼可見,和咱們最近幾天連降大雨也有很大關系,本身也連雨天空氣就非常潮濕,搭配三十多度的高溫,一遇到地下的“天然冷氣”,沒在車站里下一場冰雹,那都是因為渾河水還不夠涼吧(bushi)……
當然了小編這樣理解有些粗糙,也不一定完全正確,所以還是“搬運”一下地鐵官方的解釋:“東陵公園站到水泉站這一段,就是一條超長的“地下隧道”,不僅距離特別長,而且埋得比較深,旁邊就是渾河,地下水就像藏在地下的“隱形水庫”,隨時都在和車站貼貼,再加上新線路剛通車不久,地下車站就像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玻璃杯子”,站臺溫度比咱們的體感溫度低了好幾度。最近沈陽開啟“暴雨循環播放”模式,外面的空氣又熱又濕,一鉆進涼爽的地下,就像給站臺門和地面敷了層“冷面膜”,自然就冒出小水珠啦!”
不過呢,無論成因如何,以咱沈陽地鐵對“黑科技”的掌握程度,那問題出現了,肯定下一秒就是“已經解決啦”。這“仙氣兒”顯然也飄不了幾天了,因為沈陽地鐵已經在處理這個問題啦。
馬上要散沒了!想體驗“仙氣”得抓緊了
據這幾天去體驗一號線東延線的小伙伴說,這幾天,地鐵站里的“仙氣兒”已經少多了, “不太能寫字兒了,估計再過兩天就沒了”一位網友說,“還有點兒舍不得呢”。
原來,這幾天經過“自然通風+人工保障”,站內的水珠已經少了一大半,怕冷的寶子們也明顯感覺到暖和多了,說不定過兩天再去乘坐地鐵,就真的要感受“空調風”,而不是“天然風”了。
對于這兩天的“仙境體驗”,其實很多小伙伴還挺舍不得,有的朋友甚至表示“留著多好,以后水泉改冰泉,也算沈陽地鐵的一大特色”,對此也有專業人士表示“技術上不可行”,但是感情上來說,大家還是希望沈陽地鐵有多多的“網紅打卡點”,希望沈陽地鐵可以越來越火,成為沈陽的又一張名片。
哦,對了,雖然這“仙氣兒”要褪了,不過沈陽地鐵的網紅打卡點兒還是有很多的,也非常適合大家去合照,比如東陵公園站的國風、剪紙主題,就非常漂亮。還有植物園站的生態綠植主題,都非常“出片”。
尤其是“站站市集”的設計,不僅有700cc等好吃好喝的,還有休閑區可以“坐坐”,以后去植物園也不用擔心園子里東西貴了,出地鐵在站站市集“上貨”,可比從家帶方便多了。
所以,現在“仙氣兒”散掉了,大家周末還會去“一東”打卡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