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來自我的寶藏讀者沙沙。
我每次在推薦書,她真的會去看,也會反向給我推薦。這是作為寫作者最幸福的一件事了。
而且,這已經不是沙沙第一次投稿了,之前她還給我投稿過《》,今天這篇轉載自沙沙的個人公眾號:沙沙的閱讀空間。
----以下是沙沙的讀后感----
《職業的真相》,作者大J,也是公號《大J小D》的寫作者。
這本書源自公號職業系列的采訪紀實。 對這類“小我”的故事我特別著迷,因為這些人就是身邊某個具體的個人,容易捕捉,容易理解,容易學習。像看紀錄片一樣。
大寶小時候經常說,媽媽,我長大了想做一名賽車手。
回憶我的小時候呢?一片空白。據說每個人都會在4歲左右想象將來的生活,我努力回憶著,卻怎么也想不起來了。
書里介紹的職業是真實世界里普通人正勤勤懇懇做著的工作。可以近距離了解“她”的工作內容是什么,為什么選了這個工作,從這個工作里“她”獲得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天哪,太真實了。
作為爸爸媽媽的你,會怎么選?
可以看出得票最高的是老師,表里職業的社會地位都很高,尤其在我住的小城市,情況愈發明顯。
為什么呢?想起這篇,教育的不公平源自職業的不公平,所以大家才會這么卷教育。相信隨著AI社會的高速發展,職業的壁壘終將會被打破。
這里順便也貼上寶貝選的。
大J建議閱讀前和閱讀后都和孩子進行一次投票,問問自己內心,究竟喜歡什么職業。
本書用5大章節23個故事帶我們初步了解這些行業的特點。
23個職業故事,23種精彩人生。隨便翻開一個故事都很吸引人。
最打動我的故事,要數早餐店老板范范的故事和殯葬從業者的故事。
365天,范范除了過年那幾天休息,其它時間都是在早餐店度過的。凌晨3點起床,忙碌三個多小時迎來第一批客人。范范說這份工作沒多大價值,但給了她體面的生活。
是呀,生活穩定、自食其力,就是工作帶給一個人最大的體面。
不免想起我經常光顧的早餐店,此刻老板娘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立體了,是我心中的另一個“范范”。
擁有3個娃的范范經營早餐店有10分力,卻會用12分的力,于是年紀輕輕就“攢”了一身小毛病。但她說:我不再把這些毛病當做疾病,而是選擇和它們共處,累時少做點兒。心態放平了,就找到了平衡。
范范的生活哲學,不比看多少本哲學書有用嘛! 格物致知,事上學,這些年越來越能體會到好好生活的本質。回憶自己的職業生涯,少了許多動力,多少是有遺憾的。
晚上帶著孩子趴在床上一起閱讀的體驗特別棒。我忘了說本書還附贈了一本供孩子閱讀的大字書《我的未來有一萬個可能》。如果不喜歡看文字,還有附贈的溫暖錄音。
孩子們喜歡聽我給他們念,于是我給他們讀了殯葬從業者的故事。
因為好奇和害怕,孩子們瞪大眼睛盯著我:媽媽,這個阿姨真的不害怕嗎?我們一起讀下去,主人公中穎不是不害怕,而是想要掙錢買房。
孩子又問:那這份工作工資多高?我讀:城市基本工資2000每月,這個職業當時年薪就已經達到10萬多了。孩子們眼睛瞪得更大了。
“接觸多了,談論多了,就沒有那么恐懼了!” 我們繼續往下讀。這個工作還能讓人產生幸福感。一位106歲老人的追悼會讓我們明白死亡的告別可以是平靜優雅、溫暖有力、充滿希望的。
孩子們不是很明白,繼續……
這是份能把死亡觀傳給孩子的工作。面對孩子對死亡的困惑,中穎認為談比喻不如說事實。人死了,就是沒有呼吸、沒有心跳了,也就再也看不見他了。但是,如果你記得他,他就會一直活在你的心中!就像電影《COCO》里說的那樣,
remember me~
書的最后寫道:人們工作是為了活著,但活著并不只是為了工作。
我們和孩子討論好工作的標準又是什么呢?再進一步問問, 究竟我們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吧。
重要的是,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能把日子過好!
以上!
↓還想買書的,戳這里即可購買↓
歡迎各位大小讀者長按圖片掃碼,給我投稿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