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作者丨彪哥
尊重原創,拒絕一切未經授權的轉載
5月下旬,被稱為“史上最嚴禁酒令”的新規落地,餐飲行業率先受到沖擊。
不管是依賴商務宴請的正餐門店,還是主打煙火氣的親民餐廳,業績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條例實施的這50天里,隨著社會輿論發酵,本是常態的禁酒規定被“層層加碼”。
不過,隨著人民網、新華社、求是網先后發聲糾偏,以及政策的逐步細化與明確,這段 “陣痛期” 終將過去,餐飲消費終將回歸理性。
“禁酒令”層層加碼,
權威媒體發聲糾偏
2025年5月18日,新修訂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正式落地實施,核心條款明確要求“公務接待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檔菜肴、香煙,不上酒”。
其核心邊界清晰:限工作場合(包括正常上班、加班、下基層調研等)及值班期間不能飲酒,聚焦公務接待場景。
但政策落地時,多地出現執行偏差:“禁止違規吃喝”變成了“禁止任何聚餐”,部分地區甚至推出“24小時禁酒”。
6月安徽渦陽某銀行案例尤為典型 —— 兩名客戶經理因客戶代付6 元炒面錢,被認定為違規接受宴請,各罰3000 元,行長也因管理不力被罰1000 元。
此類案例頻發,導致公職人員正常餐飲消費受限,“吃碗面、喝杯咖啡都怕踩雷”,最終形成 “聞規色變” 的恐慌。
對此,權威媒體接連發聲糾偏:
6月17日人民網社評發表《禁止違規吃喝,不是吃喝都違規》,直指基層執行中的形式主義傾向:餐館沒了客流,消失的不只是煙火,更是服務員工資、養殖戶訂單、供應鏈循環……層層加碼的代價,最終壓在勞動者肩頭。
6月18日,新華社推出《整治違規吃喝,不是一陣風不能一刀切》:整治違規吃喝的核心是“違規”,而不是吃喝本身。
6月20日,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發表文章指出:當前個別地方為規避風險,將餐飲活動“一禁了之”,實則是懶政思維和形式主義的表現。
這些權威發聲如及時雨,為政策執行校準方向,各地也隨之細化舉措,明確公務與私域界限。
“禁酒令”實施50天,
湖南餐飲各業態承壓
本次“禁酒令”覆蓋公務員、事業單位及國企員工群體(我國廣義政府工作人員約8000 萬,占全國人口5.6%),給餐飲行業帶來顯著沖擊。
從湖南市場數據看,各業態均受影響:中高端餐飲銷售額環比下滑40%—50%,大眾餐飲下滑20%—30%,行業出現裁員、輪休甚至停業現象。
據湖南省餐飲行業協會《湘菜》統計,新規對湖南省十四個地市州餐飲均有不同程度的沖擊。
其中,商務宴請類品牌受沖擊最大:
童仔美食2025年第二季度營業額較第一季度環比下滑50%;徐記海鮮6 月銷售額較5 月下降近20%,第二季度環比下降24.4%,員工從7800 人減至5000 人,擬進一步裁員;長沙星鈦白餐飲負責人向湖南省餐飲行業協會透露,6月銷售額較5月直接下降超30%。
以家庭宴請為主的中端餐飲同樣承壓:
胡胖子某單店6月營業額較5月減少20 萬;聚鑫朋酸菜肥腸6月銷售額較5月環比下降25%,第二季度較第一季度下降超25%;
吳師兄連鎖餐飲、成記新錦軒等品牌第二季度營業額都有不同程度下滑。
相比于省會長沙,地市州餐飲受影響更甚,營業額呈斷崖式下降:
永州華天國際酒店6 月銷售額較5 月下降64%,耒陽華成酒店下降46%,衡陽南岳區蕭家灶頭下降近47%。
據張家界餐飲行業協會反映,當地餐廳商務宴請訂單銳減,從以往每月10 多場降至僅2—3 場。
需注意的是,餐飲下滑并非單一政策所致。行業本身早已面臨消費力走低、成本壓力增大、同質化競爭白熱化等問題,“禁酒令” 實施前,餐飲人已步履維艱。
上承農業發展、下接社會就業,
餐飲業不能倒
從現實影響來看,部分地區對 “禁酒令” 的層層加碼,實則演變成了 “餐飲封殺令”,這對行業的沖擊不容忽視。
餐飲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上連鄉村振興與農業發展,下接社會就業與內需消費,在我國經濟版圖中占據關鍵地位。
數據顯示,我國餐飲業就業人員近3000 萬,2024 年總產值達5.57 萬億元,折算下來每1 億元產值可帶動約540 人就業。橫向對比,這一數據遠超制造業(約282 人/ 億元)和金融業(約93 人/ 億元),足見其作為就業密集型產業對社會穩定的支撐作用。
同時,作為連接農業與消費者的核心樞紐,餐飲業的低迷會直接傳導至上游:食材供應商面臨庫存積壓、農產品流通受阻,億萬農戶的生計也會因此受牽連。
正因如此,政府主管部門始終高度重視餐飲行業發展。
湖南省商務廳就出具專項報告,提出多項務實建議:鼓勵領導干部帶頭進行合規餐飲消費,明確合規與違規的邊界以破除 “不敢消費” 的顧慮;
同時通過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定向發放餐飲消費券等措施,精準提振市場信心,為餐飲業注入復蘇動力。
“消化期”帶來陣痛,
人間煙火必將回歸
“禁酒令”頒發初期,的確讓餐飲人壓力徒增。
政策剛出臺時,大家對邊界把握不清,唯恐“踩雷”,寧愿選擇居家就餐,也不愿意外出消費。
但消費者的核心需求并未消失,只是因為政策初期的界限模糊而心存疑慮。
6月29日,榮昌書記自掏腰包公開“宴請”,兩桌花了1100元,帶頭消費,此舉在社會引起廣大反響,也給廣大餐飲人注入了一支強心劑。
隨著政策的逐步細化與明確,當執行走向正軌,消費者心里有了底,餐飲消費信心自然會逐步會回升,行業終將走向更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軌道。
正如人民網評論:“尺度”劃分行為邊界,嚴管絕非管死,紀律劍指權力異化的貪腐病灶,而非私域里的尋常人情。為正常消費亮綠燈,讓大家可以品嘗美味,讓城市更有煙火味,讓人情更有溫度。
這不過是短暫的波動與陣痛。隨著人民網、新華社、求是網等權威媒體持續發聲引導,清風正氣與人間煙火必將相互滋養、相得益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