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追封文襄帝高澄的陵墓同樣位于講武城鎮大冢營村西北,在其父親高歡陵墓的北側,兩座陵墓相距不足一里,人稱“二冢”。
這座陵墓的陵號是峻成陵,現存封土因為后世人為取土破壞,已經不完整,呈一大一小兩部分,看其輪廓,規模要小于“大冢”。至于墓室形制,同“大冢”一樣,均未進行考古發掘,無法判斷。
高澄是北齊政權的奠基人之一,遺憾的是其未活到北齊建國。直至同母弟高洋稱帝后,追封高澄為皇帝,謚號文襄,廟號世宗。所以高洋倒是幸運的,其帝位的得來,主要是其父兄高歡、高澄的努力。
高澄是高歡的嫡長子,生母婁昭君。他自幼聰慧過人,深受高歡喜愛。東魏天平三年(536),年僅16歲的高澄入朝輔政,加領左右京畿大都督。兩年后又兼任吏部尚書,又兩年加封大將軍,開始領導東魏吏治、律法和經濟的改革,對新形成的地主豪強、門閥士族進行打壓,使農民重回土地生產,穩定了局勢。
武定五年(547),高歡去世,侯景之亂爆發。高澄重用慕容紹宗,于寒山擊潰南梁大軍,又在渦陽大破侯景。第二年,又親自領兵南下虎牢、洛陽,于新城擒西魏大將裴寬。侯景擾亂南梁時,高澄又派兵侵入南梁,攻陷淮南重鎮壽陽,共得二十三個州,將疆域從淮河以北一直拓展到長江沿線。
短短三年時間,經過數次征戰,高澄奠定了立國基礎。武定七年(549)四月,高澄以大將軍的身份兼相國,封齊王,并加殊禮(即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于是開始密謀攛篡奪東魏政權。
當年八月,高澄正與親信在北城東柏堂內密謀禪代東魏之事時,被膳奴蘭京及其六名同黨刺殺,年僅29歲。蘭京是南梁將領蘭欽之子。與東魏交戰時被俘,后被分配到高澄府中當廚師。刺殺高澄后,蘭京等人旋即被高洋擒殺。
一年后,即武定八年(550),幸運的高洋篡魏稱帝,建立北齊政權。(冀447,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單位,寫于2024年10月22日)
本頁圖片、文字、視頻為“烏何有之鄉大樹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搬運或他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