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7月8日消息,特朗普7日將“對等關稅”暫緩期延至8月1日,同時計劃對日韓等國加征關稅,引發熱議。當地時間7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公開了致日本首相石破茂、韓國總統李在明的信,明確告知兩國從8月1日起征收25%的“對等關稅”。信里說,即便加征25%的關稅,也遠不能消除美日、美韓之間的巨額貿易逆差,字里行間仿佛這已是美國的“格外優待”。
他還放話,要是日韓敢反擊加征關稅,美國會在25%的基礎上再加征同等比例的關稅。除了日韓,南非、泰國、印尼等12個國家也收到了類似的“公開信”,面臨著25%到40%不等的關稅威脅。這14個國家大多是高度依賴制造業出口的經濟體,對美國市場的出口依賴度尤其高,自然成了特朗普的重點目標。日韓作為美國的親密盟友,卻被單獨拎出來打擊,背后原因耐人尋味。特朗普向來擅長“極限施壓”,不管是軍事還是經濟領域,都是對方越退讓他越強硬。
白宮新聞發言人(資料圖)
之前的伊朗核危機是這樣,這次的關稅問題也是如此。中國在美方加征巨額關稅后選擇反擊,沒向美國低頭,特朗普沒辦法只能讓步。而日韓一直對美國態度溫和,愿意磋商解決關稅問題,在特朗普看來就是“軟柿子”,不捏白不捏。拿盟友開刀,特朗普或許還有“殺雞儆猴”的心思。他已經多次延長關稅暫緩期,要是再不能和主要國家達成關稅協議,這場關稅戰恐怕真要成國際笑話了。
現在對日韓下手,就是想給其他國家看看,連盟友都不放過,以此震懾它們在談判中做出最大讓步。特朗普給14個國家的信幾乎是一個模板,內容大同小異,只是關稅數字不同。給日本和韓國的信,除了國名和領導人名字不一樣,其他內容如出一轍。信里還提到,要是日韓企業選擇在美國設廠生產,相關產品就不用交關稅,而且審批流程會很快,幾周就能完成。
特朗普(資料圖)
但這話說了等于沒說,企業在美國本土生產、銷售,本就不需要繳納進口關稅。更讓人覺得荒唐的是,這些信里,特朗普在提到稅率前都用了“僅”這個詞,好像自己多慷慨似的。可實際上,像緬甸、老撾這樣的最不發達國家,卻要被征收最高40%的關稅。有些信里甚至把領導人的性別都搞錯了,寫給波黑女領導人的信里,居然稱呼對方為“總統先生”,如此不嚴謹,實在不像一個大國該有的外交作風。
面對美國的關稅威脅,日韓的反應不太一樣。日本首相石破茂直言“非常遺憾”,強調日本政府不會輕易妥協。過去幾個月,美日談判一直很艱難,進入7月更是直接觸礁。日本堅持要求完全豁免汽車關稅,還表示不會為了關稅減免犧牲國內農民的利益,這讓特朗普很不滿。之前白宮還透露,已經擱置了與日本的談判,轉而優先和印度等其他國家談。
李在明(資料圖)
韓國政府則表示,新政府剛上任,談判時間有限,會推動國內改革來減少對美貿易逆差,同時加快和美國的談判進程。但特朗普給韓國的關稅還是25%,和4月初宣布的一樣,沒絲毫讓步。美國股市對特朗普的關稅計劃反應強烈,7日當天出現大跌,標普500指數收跌約0.8%,是三周以來的最大跌幅。日本汽車制造商在美股上市的股價跌得很厲害,豐田跌了4.0%,本田跌了3.9%。美元兌日元和韓元也大幅上漲,顯然市場對貿易緊張局勢的擔憂在加劇。
特朗普還威脅說,如果金磚國家采取“反美”政策,就要對它們加征額外10%的關稅。巴西總統盧拉直接回懟,說世界已經變了,美國能征關稅,其他國家也能。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杰夫則認為,這說明金磚國家正在展現權威,他們做的都是對的。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也表示,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
石破茂(資料圖)
歐盟這次沒收到特朗普的關稅通知函,歐盟委員會發言人說,他們還在朝著7月9日的最后期限努力,和美國的接觸一直在繼續,甚至取得了“重大進展”,還做好了在周三前達成原則性協議的準備。特朗普一邊威脅加征關稅,一邊又延長暫緩期,看似反復無常,其實都是為了給自己爭取更多談判時間,想通過極限施壓讓這些國家盡快和美國達成協議。但從目前情況來看,這招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國家都表達了不滿或反抗,這場由美國挑起的關稅風波,后續走向還充滿變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