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前,制裁大棒。三個月后,大禮包。特朗普這人還沒到北京呢,橄欖枝就遞過來了。
從發動機到芯片軟件,從乙烷到稀土較量,最終這位美國總統還是嘗到了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滋味。
這次低頭,估計又是另有圖謀?中國又該如何接招?
作者-水
24小時三連發
24小時,三道令。特朗普急了嗎?急了。先說說這三份大禮到底有多重。
大飛機發動機解禁,通用電氣重新給中國商飛供應LEAP-1C和CF34發動機。這可不是小數目,中國商飛與通用電氣的合作歷史可追溯至二十余年前。
CF34-10A發動機是ARJ21支線客機的唯一動力裝置,截至2023年末已助力交付百余架ARJ21飛機,安全運送旅客超過1000萬人次。
芯片設計軟件松綁更是重磅消息。西門子、新思科技、楷登電子三家巨頭恢復對華服務,要知道這三家伙占了中國EDA軟件市場82%的份額。
這些企業去年在中國EDA軟件市場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該軟件被稱為"芯片之母",主要用來完成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的功能設計、綜合、驗證、物理設計等流程。
乙烷出口放行,兩大生產商獲準對華銷售,8艘滿載貨船已經啟程駛向中國。中國之前確實很依賴美國的乙烷市場,2024年進口的553萬噸乙烷里,98%都來自美國。
這些曾經被美國視為制裁中國的"殺手锏",現在統統松綁。24小時內連發三道解禁令,這節奏比閃電還快。說不急,誰信啊?
美國政府向通用電氣航空航天公司發出通知,允許其重新啟動對中國商飛的噴氣發動機供應。消息人士透露,這一決定涵蓋了為C919單通道客機提供的LEAP-1C發動機。
美國終于服軟了
說實話,美國這次轉彎轉得自己都找不著北了。為啥?還不是被中國這張稀土王牌給打蒙了。
4月份中國稀土出口對美暴跌近60%,導致美國汽車產業拉響"減產或裁員"警報,航空航天、半導體和軍事承包商也受到斷供的沖擊。
洛杉磯、芝加哥爆發千人抗議,超市食用油價格較2024年上漲28%。6月民調顯示53%民眾要求撤銷貿易壁壘。
特朗普再不調整政策,恐怕連自己的位子都坐不穩了。美國國內商界的壓力,農業協會聯合制造業聯盟對聯邦政府發起集體訴訟。
更關鍵的是,中國沒有被卡住,反而越封鎖越獨立。以長江1000發動機為代表的國產項目不斷取得突破,如今進入測試階段,距離正式裝機指日可待。
眼看"卡脖子"不成,還逼出中國自主研發,美國不得不緊急調整策略。此時恢復出口許可,更像是一場"急剎車"操作。
白宮經濟顧問哈西特也強調,在高端AI芯片領域,美國仍將保持嚴格管控。這種"松綁"與"限制"并存的態度,折射出美國在對華經貿政策上的矛盾心理。
美國盟友也在算賬
這場中美較量,看著刺眼,聽著扎心,更讓旁觀者五味雜陳。美國的盟友們也開始打小算盤了。
歐盟對美國這套單邊主義早就看不慣,日韓在中美之間走鋼絲,加拿大澳洲的企業趁機搶占美國失去的中國市場份額。說到底,大家都在為自己的利益盤算。
美國國防部負責政策的副部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在提名確認聽證會上稱"臺灣對美國來說不是一個存亡問題",這與以往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強硬態度截然不同。
美媒彭博社報道稱,特朗普正私下考慮對南海政策進行重大調整,減少美國在中國本土海岸線附近的軍事存在,從南海撤軍,撤出挑釁艦艇。
金磚國家那邊動作更大,去美元化進程搞得美國心里直打鼓。2025年7月5日,里約熱內盧財長會議通過《聯合聲明》,主張擴大新興市場投票權,推動本幣貿易結算。
中國財長藍佛安"構建公正全球治理體系"的發言,被視作加速去美元化的行動信號。美元霸權對美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這次的聯合聲明就是在美元霸權身上狠狠砍了一刀。
與此同時,美國與英國達成的貿易協議,雖然保留了10%的基準關稅,但對英國汽車的關稅有所降低。這背后,其實是美國在國際上的孤立越來越嚴重。
為了在貿易談判中增加籌碼,特朗普之前對歐洲國家、日本、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盟友可謂是軟硬兼施。可現在,他不僅對盟友的強硬態度有所收斂。
特朗普政府借乙烷向我國發難的真正原因,與我國對稀土的出口管制有關。在這之前,雖然我國恢復了部分稀土磁鐵的發貨,但由于數量有限,根本滿足不了美企的需求。
中美關系新平衡
中國在自主創新的路上越跑越快,美國也不會輕易認輸。長江1000發動機馬上就要測試,國產EDA軟件市占率突破40%,華為等6家企業聯合攻堅的成果即將面世。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指出,美方所謂的"大禮"實質上只是對日內瓦協議的技術性延續,其核心訴求是迫使中方在稀土出口、新能源汽車補貼等領域讓步。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警告說,特朗普反復無常的談判風格可能導致協議落實出現波折,他隨時可能以"國家安全"為由重啟對華關稅升級。
自從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美國企業生產成本大增,供應鏈遭遇了嚴重的危機。
國內失業率飆升,物價飛漲,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響。同時,美國商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被歐洲、澳洲、巴西等國趁機擠占。
面對這種局面,中國的策略很清楚:保持戰略定力,擴大國際合作,繼續強化自身實力。中方的反制措施也讓美國的高科技遭遇了掐脖子的問題。
如果特朗普的這次訪華能真正的能與中國達成新的穩定長久平等的貿易合作關系,不僅能有效的緩解了全球的供應鏈的緊張局勢,對于處于低迷之中的世界經濟也是一針強心劑。
歸根結底,特朗普現在急著和中國修復關系,其實是因為他嘗到了"斗而不破"的苦頭。畢竟,實力才是國際交往中最硬的貨幣。
結語
從特朗普這次的"大禮攻勢"中,咱們能看出一個樸素道理:實力才是最硬的底氣。
中美關系正進入一個新的平衡期,既不會回到過去的蜜月狀態,也不太可能滑向全面對抗。合作與競爭將長期并存,關鍵在于如何管控分歧、擴大共識。
對于特朗普這次的"示好",你覺得是真心求和還是權宜之計?中美關系的未來會走向何方?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