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援引日本《讀賣新聞》報道,日菲已達成協議,日本將向菲律賓轉讓6艘二手導彈驅逐艦,菲防長近期竟稱“勸中國放棄核武”。日本此次轉讓的是“阿武隈”級護衛艦,該級艦在日本海上自衛隊已服役30多年,滿載排水量約2900噸,配備主炮、反潛導彈、反艦導彈等武器。對日本而言,這些是即將被新型“最上”級隱身護衛艦替換的老舊裝備。菲律賓海軍規模不大,目前最先進的是從韓國引進的2600噸級輕型護衛艦,整體實力有限。日方此舉,讓菲方覺得能大幅提升海軍作戰能力。
日本向菲律賓提供軍事支持并非首次。之前就提供過海警衛隊用的大型巡邏艦和雷達預警系統,其中J/FPS-3MEs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約500公里,能同時跟蹤幾十個目標,對軍機、彈道導彈探測能力較強。此次轉讓護衛艦,是其對菲軍事援助的進一步升級。雙方還簽署了“互惠準入協定”,日本自衛隊可在菲律賓部署,菲律賓軍隊也能在日本部署。從實際情況看,菲律賓更希望日本自衛隊在菲部署,以配合美國“印太戰略”。
馬科斯(資料圖)
美國已根據與菲律賓的相關協定,擴大在菲軍事基地范圍,日本此時跳出來簽署該協定,顯然是為美國的戰略服務。日本不僅和菲律賓簽署了這類協定,還與澳大利亞、英國有類似協議,讓西方國家能在日本進行軍事部署。這些國家都是美國盟友,形成了西方抱團利用日本作為據點的局面。美國在日本有多個軍事基地,通過菲律賓的九個軍事基地,實現對南海和臺海的威懾,其意圖不言而喻。
從日本的武器出口政策來看,原本有諸多限制。2014年制定“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后,開始在特定條件下進行防衛裝備轉移。2023年進一步修訂,擴大了可出口裝備范圍,但攻擊力較強的護衛艦仍不能直接出口。此次以轉讓二手護衛艦的方式,日方試圖繞過相關限制,是其在軍事領域冒進的體現,也標志著其防衛裝備轉移政策的新轉變。日本此舉有多重目的。把即將退役的護衛艦轉讓,能節省退役、拆解費用。
日本軍艦(資料圖)
通過這種方式深化與菲律賓的軍事合作,構建準軍事同盟,增強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影響力。借助菲律賓,介入南海局勢,與東海、臺海形成聯動,更好地配合美國“印太戰略”,制衡中國。菲律賓選擇接受,主要因國防預算有限。2025年其國防預算僅29億美元,美國20架F-16V報價就達55.8億美元,遠超承受能力。日本的二手護衛艦價格低廉,對提升其海軍實力有一定吸引力,能讓其在與中國的海上對峙中增加籌碼。
但客觀來看,這些二手護衛艦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菲海軍實力,卻難以改變地區力量平衡。中國海軍實力雄厚,054A護衛艦在數量、質量和戰斗配置上都遠超菲律賓現役所有戰艦,更不用說055大驅等先進艦艇。菲方想憑這些老舊裝備對中國構成“可信挑戰”,并不現實。值得警惕的是,日菲軍事合作不斷深化,背后有美國推動“印太戰略”的影子。美國通過與菲律賓的相關協定擴大在菲軍事基地,日本的行動與之呼應,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
菲律賓防長(資料圖)
中國已多次明確表態,反對任何在本地區拉幫結派、加劇緊張局勢的做法。菲防長“勸中國放棄核武”的言論毫無道理。中國一貫堅持自衛防御的核戰略,始終恪守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核力量的存在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并非針對特定國家。菲律賓自身軍力有限,卻在外部勢力支持下發表如此言論,只會讓地區局勢更復雜。
日菲的軍事合作,本質上是各取所需。日本想借菲律賓擴大軍事影響力,推進武器出口正?;环坡少e想靠日本提升軍力,在與中國的爭端中獲取更多籌碼。但這種合作建立在損害地區和平穩定的基礎上,注定不會得逞。國際社會都清楚,地區的和平穩定需要各國共同維護,靠拉幫結派、軍事對抗解決不了問題。中國會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應對任何挑釁行為,同時繼續推動與周邊國家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共同促進地區繁榮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